? ? 張波一家是磨刀的。他爺他爸,到了他這代還是磨剪刀。當張波還小的時候,他老子在他們那個小城已經磨了大半輩子的菜刀剪子。人稱“張磨王”。手藝在當地首屈一指,人們說是有點他爺的樣子。
? 張波老子是不想讓他兒子走這行的,自由雖自由,掙錢沒個準。風里雨里,走街串巷,最怕是打塌(沒生意)就白吆喝一天,不似別的做工的。除非倒閉,月管月有的拿。
? 張波十歲皮的跟個猴子樣,他老子一把揪著他的耳朵從學校扯到家里??粗荒槦o賴樣的兒子,尋思著這孩子也不是個讀書的料,還是把這門手藝傳下去吧。
? 張波正式成為了個磨刀的學徒。他老子在門前擺了個磨刀石,扔下了一堆菜刀,剪子。然后就走街串巷去了。張波拿起刀子,看著白色的刀刃線。學著他老子的樣子,擺好磨刀石,先啊噗一口口水吐在手中央搓勻。找著角度在磨刀石上摩擦??粗度芯€越來越細,幾乎看不見,繼續下一把刀。一遍又一遍,就這樣過了六年。
? 這個秋天,門前的稻谷粒粒金黃,一顆一顆似飽讀的學子一般搖頭晃鬧。麻雀成群結隊的從上面掠過,忽的一聲,一片云從張波的頭頂飄過。他老子拿著他磨過的菜刀,在自己的小腿上慢慢劃過。臉上依舊一臉嚴肅。再用裁縫剪刀在布上輕輕穿過。手掌拍在張波的腦袋上:“不錯,裁縫剪刀磨好了,其余的就都不在話下了。”看著掉在地上的腿毛,張波就這樣出師了。
? 接過老子的長板凳,磨刀石和一塊用的坑坑洼洼的墩子,張波開始了自己的單干生涯。早上七時許,張波準備好了自己的工具,穿上大衣就開始出門。奔走于大街小巷,吆喝著尋找生意。中午時候,一張餅和借的一碗熱水就是他的口糧。街道如同人生一般長,張波總是迷路,有時很晚才能回家即使這樣收入也是少的可憐,也僅能勉強維持生活。
一天,張波照常在別的村子里晃,忽然下起雨來。雨毫無征兆的潑下來,張波打了聲招呼鉆進了靠近人家的門。黑瓦白檐,木門旁的紅色對聯已經退色,一絲一絲的掛在交叉橫錯的青色磚頭上。進屋以后,只看的屋內玉人一個,長發烏黑,皮膚白皙,讓人想起剛出的荷花骨朵,婷婷的立在了李波的眼前。李波腦子嗡嗡作響,只覺的自身汗毛豎起,似無數小蟲在身上鉆來跳去。往日言商的精明巧勁此時變的話都說不出來。多年以后言至此,還是念念不忘透過幾塊玻璃瓦的淡淡光線以及光線中的初開荷花。也是這次躲雨,張波遇到了相伴一生的人。
? 結婚之后,張波盤了個店面。多年的顧客來來往往總歸是能養活一家老小。90年代后,生意越來越少。正如他老友所說:以后就沒人磨剪刀了,怕是你可以試著去申請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咯。刀越磨越利,只是以后的銹跡無人打理。
? 無戒365極限挑戰日更營第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