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某個心塞的瞬間,
我才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
其實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以前對于錢并沒有太多的概念,總覺得夠用就好,有多少就花多少,只要當下不缺錢用就行。
但,錢作為貫穿人一生必不可少的存在,平時不做規劃和管理,就像是開著一輛漏油的車,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它就拋錨了。
大學的時候,除了每個月家里固定給的生活費,很多人還會利用課余時間去找兼職,有的是發傳單,或者當家教老師,也有的是會去餐廳當服務員。
那個時候我通過學長學姐的介紹,找到了一份還不錯的家教,一個月下來收入可以到2000左右,而我的室友則去了餐廳兼職服務員,早班夜班輪著上,收入跟我差不多,卻辛苦很多。
大四有一次閑聊的時候,我才知道,她靠自己賺的錢,不僅獨立承擔了自己的生活費,還報名了8千塊左右的駕照考試,此外手頭還存了2萬塊。
我當時心里一驚,臥槽,這也太厲害了吧!
當時我的存款也就幾千塊而已,她到底是什么做到的?
后來一問,她說不希望自己大學畢業的時候一無所有,找工作、租房等等都需要花錢,手頭有點錢才安心。
所以從大一開始,每個月無論收入多或者少,都會固定存500塊錢,過年時候收的紅包也會一并存起來放到余額寶里。
四年下來,存的錢,加上余額寶的利息不僅滿足了日常生活開銷,也足夠自己報個駕校考試,還能有一筆存款。
心塞的瞬間,我才開始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但可見:有理財意識的人,和沒有理財意識的人,通過這短短四年積累下來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理財,其實并不難,哪怕只是從最簡單的存錢開始,也能積少成多,利用時間復利來獲得收益。
【二】
理財是什么?
說到「理財」,你會想到什么?炒股、買基金、玩比特幣?當手里有點閑錢的時候,你會怎么做?買點基金、黃金?
2015年的時候,我對于「理財」的認知就是買點基金,賺點小錢。于是興沖沖地在某基金網站注冊后,學著朋友挑選了幾只基金,將手頭所有的閑錢all in。
結果在買入基金后沒多久,整體行情開始下滑,每天看著基金狂跌,在跌了一個星期后,實在受不了,就直接贖回所有基金了。
現在回頭去看自己的那段經歷,內心感慨良多,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比如當時的自己對于基金一竅不通,人云亦云,以為就是購買基金就是理財的全部,只是做了「買基金」這件事,并沒有借這個機會好好了解「基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才會搞得最后虧損離場。
當時的自己,身上沒有什么存款,居然就這樣將手頭所有的閑錢全部拿來投資,現在回想,還真是膽大,萬一當時出了個什么事急需用錢,那就真的是欲哭無淚了。
說了這么多,那理財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的理解里,理財包括兩個部分:
【1】觀念上的理財:理財思維、良好的理財習慣
很多人接觸理財,大多是從股票、基金等入手,直接開始實操的部分,但如果真的想做好「理財」這件事,更建議:理財先理腦,建立正確的理財思維,觀念上更新后,在實操上就不那么容易走彎路了。
說到理財思維,就要提到理財里面很經典的一句話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現在已經不是簡單的儲蓄生錢時代了,理財才能真正幫我們實現個人財富的增長。
不要害怕說自己愛錢,有對于金錢的適當渴望,我們才更會想辦法去管理好自己的金錢。
而理財也不僅僅是對資產的規劃,更多的是讓我們去審視自己的現狀、未來。很多過去逃避的事情,在理財時都不得不面對。只有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才能更好地去做規劃、理財。
除了個人思維的轉變,理財習慣的養成也必不可少,比如:
a.消費習慣:其實大多數人現在的情況都是感覺入不敷出,稍好點的可能覺得沒有生存壓力,但到年底的時候,卻發現存款寥寥無幾。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仔細觀察會發現,大多數都是月光族,有多少就花多少,加上沒有理財意識,就會形成怪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掙扎于生存的邊緣。
b.復盤習慣:復盤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定時復盤自己的資產,甚至工作、生活,不僅可以把亂糟糟的現狀整理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在整理的過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平時沒注意到的問題,還能為未來的行動提供借鑒。
【2】行動上的理財:建立健康的現金流,嘗試保險、基金、股票、債券、私募、P2P等投資
當我們的意識上開始重視理財這件事,有了正確的理財思維,這時候就可以開始考慮實操了。實操又包括兩部分:
a.建立健康的現金流:增加多渠道的收入,讓自己有穩定且持續的現金流。
b.嘗試投資:當有了第一桶金以后,首先讓自己有一個基礎保障,也就是保險,然后才是基金、股票等的一系列投資。
【三】
有哪些錯誤的理財觀念?
既然說到了理財,那就再來聊聊一些錯誤的理財觀念:
【1】有錢人才理財?沒錢就不理財了?
以前我也以為理財就是有錢人才做的事,但實際上,錢是理出來的。就如同我那個大學室友的故事,大家的起步差不多,但她通過每個月固定存錢,四年下來不僅完成了考駕照這件事,還擁有了2萬存款。
而2萬塊就是她理財的第一桶金了,有了這筆錢,她不僅能滿足自己初入職場的開銷,甚至還可以開始嘗試各種投資。
所以越是沒錢,就越要建立正確的理財思維,培養自己的消費習慣,起碼從每個月固定存一筆錢開始。
與此同時,理財也是可以學習起來的,不要因為目前不需要就不去關注,越早準備,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才能緊緊抓住。
【2】理財等于投資?比如買股票買基金?
理財并不僅僅只是投資而已,思維上的理財也是很重要的,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是為我們理財之路奠定基礎。
另外,理財投資不僅包括股票、基金,其實還有國債、證券、P2P、私募等等,種類繁多,每個都值得研究。
在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對于上述投資手段,在什么都不懂的情況下,盡量不碰,投資的水太深了,盲目地投資,大多都是成為被收割的「韭菜」。理財小白可以先從簡單的每個月固定存錢、購買貨幣基金入門。
【3】理財就是不花錢,越省越好。
理財不是讓自己活得很拮據,這樣就背離我們理財的本意了。
理財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上一層樓。正確的理財方式是讓自己擁有合理的消費習慣,該花的錢就花,不該花的錢就存下來。就如同陳柏霖在某綜藝節目里說的:我們想要的,和我們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回事。
?
【四】
結語
理財,說難不難,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作為「小七談理財」的開篇,我們先不談實操層面的內容,而是從意識層面入手,就是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建立對于「理財」這件事的正確認知,然后才開始投資行動。
關于理財這個話題,我們后續還會更新系列文章,逐步分享理財小白如何從零開始制定靠譜的理財計劃,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