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即將畢業時,在律所找了一份工作,干著律師助理的活,半年多后辭職,回到地方,當過當地電臺半吊子的主播,后又開過課后班。
細算下來,畢業這一年多,我應該是那屆畢業生工作經驗,最豐富的了,雖然賺的錢不多,但一直都在嘗試不同的行業,探索更適合自己的職業。
可能很多同學目前或生活在北上廣拿著高薪職業,或在一二線城市企業事業單位工作,或努力創業奮斗賺錢養家,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漸行漸遠。
這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最喜歡的就是朋友聚會,同學聚餐,因為可以從他們嘮嗑談話中,增長不少見識,努力開拓眼界,當然,這一年,火鍋,燒烤,擼串吃到不想在吃。
這一年,發現大多數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目標一直不是很清晰(包括我在內),多數人或月光族,或者混吃等死,除了想賺錢。
這一年,還是想賺錢,為了賺錢而工作,為了賺錢而頻繁跳槽,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因此,推薦20多歲的年輕人,尤其既不是富二代又不是白富美高富帥的年輕人,仔細閱讀!
《20~30歲我拿這十年做什么》本書運用大量的案例和事實,去佐證奮斗的人生一往無前的觀點,看書的過程,享受一個個小故事,故事的趣味性,新鮮感,不會讓人體會到乏味。
且多數案例摘自人物傳記,具有真實性可讀性可操作性,本書大致分為三條主線1找到方向,適應社會,2溝通談話,積累人脈,3 努力工作,學會理財,所有的案例和論證幾乎圍繞這三條主線開展,并沒有乏味的說教,更多的是對比說明。
其一,20~30歲,一定要明確一個目標,有一個志向。多數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時應該先謀生再謀事業,“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但又不應僅僅局限于滿足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
《易經》有言: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一個人確定一個很高的目標,最后很可能得到中下水平,而定一個普通目標,最后很可能會淪落到中下游。
弟弟上初中時,我給他制定的目標是市第一中學,最好的高中,一方面,我也是在那個高中畢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拿這個目標督促他自己,促進他的學習。后來,他并沒有如愿考上,退而求其次,考上的是僅次于一中的第五中學。當時家里人感到很遺憾,因為沒有差幾分,但是我感到很欣慰,因為如果當時的目標,定在五中,很可能弟弟考上五中的希望都沒有。
其二,20~30歲,這段時間,你要學會積累人脈,著名國學大師,翟鴻燊曾經說過一段至理名言:人脈即是錢脈。金錢在本質上即是一種關系,很多時候買賣不成仁義在,而很多客戶交易的促成,也是看在人品上。20~30歲,這段時間,你會明白,多一個朋友比多一個敵人要好,把一個敵人轉化成朋友比把朋友變成敵人要值當。
你可能不知道,出租車司機就是你的潛在客戶。
你可能不知道,你去買個捧花,就會和花店店主成為好朋友。
你可能不知道,當年罵你罵的最慘的數學老師,現在為你的事業創造了多少條件。
其三,20~30歲,你要學會理財。如今,畢業即工作,工作意味著賺錢,大多數年輕人,在突然掌握了經濟來源的時候,往往很難自控。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賺的比花的多,賺一個花倆,雖然經濟獨立了,但是思想還沒有做到獨立自主。老人常說:人生在世,要給自己攢些過河的錢,即在急用的時候可以拿出一筆資金,應急,或者投資。月光族看似灑脫,實質上沒有保障,沒有應對突發事件的基礎。
總之,20~30歲,這段時間,是最應該奮斗的時間,時刻保持學習的能力。
20~30歲這段時間,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要過早的將自己定格在一個層面,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命運就有多幸運!
20~30歲,風物長宜放遠量,做好長遠的打算,和規劃,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
本文為原創首發 作者:九命公子,子軒煮語創始人,現自由職業者,穩重靠譜,樂于接受新事物,喜歡閱讀,喜歡思考,喜歡創作,歡迎賞飯,歡迎約稿(微信:1245663688)豆瓣:木鑰匙? 微博:@主旋律的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