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漢的第二天,天氣預報的氣溫不算高,但卻感覺悶,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水氣,衣服一會便有些潮,不知是汗水還是蒸騰到空中的江水的惡作劇。
我們住在離漢口江灘不遠的一元路洞庭街7天酒店。這條街曾經是英、美、法、德、俄五國租界集中地段,離酒店不到100米便是有名的黎黃陂路步行街,街道的兩側集中著民國時期的建筑,有點像上海外灘,風格迥異的建筑矗立在街邊訴說著歷史。不同的是每次去上海都是站在外灘望向租界,感覺有很遠的距離,武漢的老建筑卻是可以走在近前的。我一手領著好好,一手拍了幾張照片,老房子青春依舊,細節處理的精美在現代建筑中很少見到,綠樹掩蔭下有其獨特的魅力。這些房子或者作為辦公場所,或者作為商業店鋪,也有部分居民樓。其實初來一個城市滿目都是高樓,可能認為城市和城市之間差別只有大小,只有觸及到城市的魂,才能更好地了解這個城市吧。而漢口曾經的租界區就能體現武漢這座城市的厚重。
其實那些有故事的房子不只在步行街,周圍也隨處可見,我們昨天就看到過宋慶齡故居,今天在酒店出門不遠的地方就看到了詹天佑故居,據說這房子也是他自己設計的,里面是他的一些家庭照片和古家具,還有有名的“人”字形鐵路的實物模型。參觀是免費的,包括之后去的湖北省博物館和武漢科技館都是免費,這彰顯了武漢這座城市的大氣!
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我們一直在這一帶轉悠,穿行在歷史中,感受文化的氣息。
十點多打車去了老公想去的漢陽造藝術園區,這是此行選擇的最失敗的一個地方,據說這里是由武漢的很多舊廠房改造的,因為沒有見識過它過去的破敗,所以欣賞不了它重生后的精彩。時間接近中午,氣溫更高了,室外顯然不適合呆了,斜對過便是有名的古琴臺,孩子們不去了。但我隔著馬路遙望古琴臺又腦補了一下“高山流水”的故事。俞伯牙摔琴時不知有沒有想過自己會“一摔成名”,還流傳千古;不知鐘子期是隱居山林的高手還是實為操著板斧的樵夫,無論哪一種,如果泉下有知恐怕他也會對自己的成名感到意外吧!但人生能得到幾個知音確是幸事。
事先攻略最多的黃鶴樓也改成遠觀了,熱是主要原因,還因為黃鶴樓是1985年重修的,里面的景點也多為附會,比如說“擱筆架”,老公對此地沒有興趣。我其實還是想體會一下古人登樓望江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可以讓他們寫下那么美的文章,可是一家人出來轉,大家就得互相遷就,在有限的時間里選擇了去漢陽造。但在來來回回的路過遠觀時,好好還是記住了黃鶴樓,每次去超市或者其他地方看到黃鶴樓會和我探討飛走的黃鶴沒飛時會停留在樓的什么地方。小孩子對神話最感興趣。
快中午時我們打車去了湖北省博物館。其實每到一個城市我都喜歡步走著來丈量它,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它們,更快地與它們親近,可是在武漢不行,連走到公共交通處的力氣都沒有。因為打車路線也懶得設計了,就讓司機負責吧。
如果說租界的老房子定格了武漢的一段歷史,那么湖北省博物館是則記載著整個湖北的前世今生。進了博物館不久嘟嘟和老公就先行參觀去了,我帶著好好邊玩邊講故事邊匆匆看一看。每到一個博物館我都喜歡到瓷器展廳,感覺那些瓷器歷經歲月打磨,卻獨自站在時光里靜靜地注視著世界,那色彩,那造型,那光澤,無不散發著迷人的光彩。好好一直在這些容器中尋找“紫金缽盂”,一部《西游記》讓她知道了大唐。
另一個感興趣的展廳是“曾侯乙”展廳,第一次知道戰國初年竟然有一個曾囯,歷史書沒有告訴我呀。曾侯乙編鐘聞名世界,其他博物館都是仿制,我們今天見到了它的真身。編鐘聲音清越空靈,表演時間聲音回蕩在空中,如同天籟!正被這個小國家的種種不尋常震撼時,在臨近出口的地方時看到一張表,記錄了這個叫“乙”的死時四十多歲的男人竟然有多個13——25歲的女子為他陪葬,那些女子竟然在她們最美的年華死于陪葬,這是怎樣野蠻的制度 ?!不知有沒有文人考證這段故事并把它搬上熒幕。
從博物館出來,嘟嘟強烈想去科技館看看,于是我們打車回到沿江大道,來到坐落在長江邊上的武漢科技館。各地科技館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這個科技館最與眾不同的地方便是水展廳。本來走了一天,中午飯也只是在攤邊買了點小吃,可是孩子們格外精神,對于可以動手操作的部分尤其感興趣,進來的晚了,嘟嘟一個人把所有的展廳都看了一遍,好好只在水展廳和宇宙展廳玩了,當出來聽哥哥說地下有兒童展廳時,充滿了向往,不斷追問里面的內容,可惜4點多就閉館,只能匆匆離開。
科技館出來后,外面下著雨,天氣終于涼了,走了一段路在沿江大道上看見一個火鍋城就進去了,一天了得犒勞一下肚子。坐下來才發現在武漢進了一家成都特色店,竟然還在“舌尖上中國”出現過。火鍋的辣現在還停留在舌尖,記住:這里可以美團。
晚飯后,我們穿行過那些老房子回到住處。這一天在武漢的歷史與文化中漫步,感受這個城市的真實與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