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就這樣過去了,2018年已經緊緊擁抱我們,春節的氣息撲面而來,千古難題正等著媽媽們去解:過年回誰家?
一想到這個問題,是不是感覺頭已經大了,但還是要面對。很多夫妻為了這個事情吵架,有直接把妻兒丟在回家路上的,有因為回家問題鬧離婚的,有冷戰的…
那么針對這個問題,是不是無解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影響回誰家的因素有哪些?
距離:如果雙方的家離得很近,就沒有這么多問題,兩家都可以去,省錢省事又省心。但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多,不同地域的人結婚很普遍,回誰家就成了難題。距離遠,兩家都去的話,時間上來不及,金錢上支持不了,春節變春“劫”。
傳統觀念:雖說現代人思想比較開明,但還是存在很多人保留著春節回婆家的傳統。現代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婆家娘家都重要,兩種觀念的沖突,造成了回誰家的爭執。
男女地位:在古代幾乎都是男的說了算,女的只好聽夫君的,回婆家。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地位上升,妻管嚴一族出現。一般家中誰的地位高,回誰家可能性就大,但另一方心生怨氣,容易引發戰爭。
父母需要:有的家庭會根據雙方父母的需求來定,但問題在于如果雙方都需要該怎么辦,還是會有矛盾。
孩子意愿:孩子想回誰家,家長就跟著孩子走。可是孩子該如何選擇呢,把問題交給不懂事的孩子真的好嗎。有時候反而讓一方父母覺得小孩跟自己不親,有隔閡。
關于這個問題如何解?
分配假期法:一年中有好幾個假期,短假有: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長假有:國慶、春節。媽媽們可以和爸爸們把一年中的假期做個規劃,保證一年回兩家的時間差不多,如國慶、中秋、端午、元旦等回娘家,春節回婆家。第二年再換一下。
分配春節法:春節的假期較長,一般有2-3個星期,距離不是很遠,可以選擇兩家都去。如春節前半部分去娘家,春節后半部分去婆家,同樣第二年再換一下。
春節團圓法:如果條件好的,自己在城市買有大房子的,可以選擇把各自的父母接到自己家里過年,春節兩家大團圓。不過要注意雙方父母的性格,不然相處起來有點麻煩。
春節旅游法:同樣適用于條件好的家庭,可以把各自父母聚在一起,春節合家旅行,不用應付春節酒席,走親戚,輕松愜意。出游途中注意老人與小孩的安全問題,及雙方父母的相處。
哪些方案不可取?
誰家都不回:有的夫妻覺得問題太難,干脆不選,哪家都不回。但是父母養育我們這么大,春節還是要陪陪他們,也給孩子樹立的孝順父母的好榜樣。
各回各家:很多夫妻雙方溝通發現,還是各回各家好。雙方不在一起過年,會讓父母和孩子覺得你們感情不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只顧一方:有的家庭很傳統,只回婆家。有的家庭女方強勢,只回娘家。這種只顧一方的做法,會讓另一方感到委屈,不利于家庭和諧。
運氣來定:問題再難,總有方法,于是有的人就想到抽簽,但這是運氣決定的,真的公平嗎?另一方愿意接受這樣的安排嗎?恐怕還是會有怨言。
親們,今年春節你們打算回誰家呢?有什么妙招解決這個難題?下方留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