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事情不會做一個長久的安排,和別人約時間的也都很小心謹慎地說,“暫定這個時間吧,怕到時候我突然有什么事情。”回想起來,這可能是因為我這個人做事總缺少硬性的規劃吧,同時的兩件事情碰到一起,我總會兩相其利,取其大者。但這是在我還沒有完全懂得信譽和規劃的情況下的。
現在做事情前總喜歡給自己量化一下目標和細化一下工作內容,允諾之后也都會積極的踐行,一件事情常會有個一兩周的提前期,此上的這些讓我現在每天的工作都略顯輕松,在和原來的工作量一樣的前提下,我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時間。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狀態,我自己為之欣喜,特別是我再次回想到從前遇見事情手足無措的畫面。在學校社團擔任負責人,因為前任負責人早早地出去實習參加工作,我雖然對主要的事務有基本的了解,但是還是不多。再因為自己當時懶惰,也沒有對自己的分內工作作一個詳細的整理及規劃。尤記得第一次校團委老師叫我過去了解社團情況時的畫面,問我一些社團事務的基本我都能說,但是在他的追問下始終不能很好的展開,說白了就是沒有一點的料,只懂得簡單的搭架子,大學期間唯一的一次羞愧感覺的體驗,就是在這兒。
好在過后我“改過自新”,多加了解了下社團工作,把這個尷尬的情況給扭轉過來,雖然在那段時間里,有些事情依舊沒做好,但是獲得了指導老師和分管學院領導的肯定,這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可是此時的我是處于由差向好轉變的過程,仍然有著很強的惰性,做事情三分鐘熱度,今天規劃說做某件事,可能明天就被自己推翻,這個狀態持續很長時間。
后來上班后,先是工作上的規劃,再到現在生活上的時間安排,都已經進入了一個較好的狀態。懂得答應的事情要盡力去完成,而不是看著關系的好壞在處理事情;懂得領導給你一個提示,卻不是只想要一個結果的要求。有些事情還得說,不過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