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又看了一遍《迷失東京》,像對日本茶藝、物趣傳統藝術的迷戀一樣,對東京這座現代化心有戚戚,知道這是旅行規劃中一定會去的地方。在深夜梳理文墨時,漸漸這篇文章寫成了意識流的隨筆,如今寫影評劇評書評都開始形成一個習慣,腦袋蹦出的關鍵詞或者流出的句子寫出來即可,不遠構思文墨思路邏輯完滿,因為珍存片刻想象。
開篇樂曲出來簡直要陷入夢幻中,慢鏡頭中流麗東京,繁華的街。
寂寞的女孩坐在落地窗前看日升月沉,再看城市熱流攢動。
逃避婚姻煩悶無力的電影演員和喪失對生活信心浪蕩在東京陌生城市的少婦在酒店的酒吧相遇。
旅行的意義在于,在隔膜著文化、語言以及層層膈應的陌生城市,也就是在完全模糊往日邊界的陌生地緣,人們才會恢復到原處的虛弱和潰敗,在熟悉的一直生活工作的地方,人們會用骨骼撐強壯與繁榮,不肯承認自己是多么平凡與普通。
故事像所有喪失情感的愛情一樣,她插花、閑逛、失眠、哭泣,聽時間流失,無能為力,看狂歡的綜藝,然后更孤獨。眼神都是如水的孤獨,體驗過的人知道,那時候強大的情緒鉆進骨髓,蝕咬肌理,而身旁笨拙、沉悶的心感受不到。
他在遙遠的東京訴說失去關懷的妻子,婚姻進入危險期的中年男性,深夜打開聒噪的電視,然后無眠中下樓點一杯威士忌。
他們相遇,溫情安靜的懂得勝過電光火石一點就著火的激烈,他年長,她迷茫,他們躺在酒店的大床上,沒有做愛,沒有擁抱,沒有逃離生命本我的快感,她說,我覺得我好普通,我年少時想寫作,我后來想攝影,但是我還是放棄了。眼神里世悵惘與荒涼。他說,你越了解自己,你越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不會消極。我知道你一定沒問題的。
東京是吵鬧和豐盛地國際都市,兩千年開頭的時間里,日本顯示出某種狂歡和奔騰。他們不斷地交談、狂躁。逃離的勇氣是巨大的,鏡頭里深夜的城市像是安靜的廢墟,于是剩下了發呆。
她在深夜,靜靜躍入游泳池,配樂又優美又斷裂又荒涼。潰爛的一些部分子在身體里被激活。生活的壓抑與瑣碎,足以將人磨損到麻木頓感,在平靜的交流中,袒露心靈角落里無人問津的那部分柔軟和真實,這是這部影片最慈悲的地方。
他們最后分別時有一個溫暖的擁抱,男主最后的耳語是什么,迷魂模糊的猜想勝過所有干燥的解說。遇水搭橋,逢山開路,我也變成一個對生活少了很多疑問的人,過濾掉那些無知無畏痛楚濃烈的情緒,呈現著真實強烈的自我,對自己誠實,生活變得容易美好。
旅行就像是置換生命的能量,每個人總有心中想置換生命的地方,是巴黎、冰島、威尼斯或者東京,或者是某個砂石飛過的小島,太多的景致太短的時間,能觸發的部分就成為生命珍貴的贈與。就是要有這樣的遺憾,破碎和消失的完美。
腦海里浮現的遠山淡月不容騰起人間煙火。如果影片安排男女主角相愛然后相守,倒不至于如此美感,承認生活的強大,尊重生活的本源,互相理解與寬諒悲憫已經很是足夠,我們人類不是一直在尋求某個足夠安全值得依賴棲息的地方嗎,不是一直在尋求完全可依賴懂得的人嗎。
手底是一張火車票,下午出發衍生到遠方。
我離開我,我丟棄我,我潰爛我,我原諒我,我找回我,生命如此普通又值得贊美。便是旅行的意義。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而該跑的路還沒有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