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平和大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大學時,兩人都是學校的風云人物,大山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校園小說三部曲,古平踩著山地車沿318國道從四川一路騎行到西藏。
工作四年后,有位師兄找到一個非常好的項目,邀請他們一起創業。
綜合分析后兩人都覺得可行,于是古平投了17萬進去,但大山沒有存款,只好放棄。
后來,古平跟著師兄為項目日夜奮戰,熬過了創業初期的艱辛,事業很快風生水起。
十年過去,古平結婚生子,在城市周邊買了房子,有車有存款,而大山依舊一無所有。
同學聚會,很多人感慨:
當初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兩個人,居然因為十幾萬,往后的人生如此大相徑庭。
同學問古平:“當初,你是怎么一下子拿出17萬來的?”
古平說:“工作以后我就開始儲蓄,每年存個幾萬塊,幾年下來就積累了十幾萬。”
每個人賺的錢,都是屬于自己的非常有限的資源,花完了就沒有了。
而存下來的錢,是安全感、是底氣,是當你遇到機遇時可以一把抓住的霸氣。
—02—
三十八歲的亮亮,兒女雙全、家庭幸福,丈夫卻在咳嗽了一個月之后被檢查出患有咽喉癌。
兩個孩子還在上小學,亮亮一直在家做家庭主婦。全家的頂梁柱突然得了癌癥,換作是別的家庭,該是天都要塌了。
但亮亮和丈夫從戀愛開始就有儲蓄習慣,卡里有錢。
所以在得知病情后兩人沒有悲傷太久,積極地配合治療。放療、手術、修養,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多時間,花費幾十萬。
丈夫痊愈后亮亮不無感慨的說:“只要能把人治好,錢花了都是小事。如果遇上這樣的事,沒錢就真的難辦了……”
當面對一些不可預測的意外或疾病,面對婚姻、職場的變故時,只有銀行卡里有足夠的余額,才不至于太窘迫。
未來和意外,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懂得存錢的人,永遠多一份面對生活的體面和從容。
—03—
金融家大衛巴赫說:“成為有錢人,還不如堅持一個系統化的蓄和投資計劃。”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錢也是要慢慢攢的。而生活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金錢的支撐。
那么,我們該怎樣有意識地開始存錢呢?
01.學會記賬,清楚自己的每一筆支出。
02.制定消費計劃。該花的花,不該花的堅決不花。
03.錢要花在刀口上,要花在真正有用的事情上。
04.學會克制,不要一言不合就血拼。
05.強制儲蓄。每個月一發工資先把錢存起來一部分。
06.眼光放長遠,舍得投資自己,并不斷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
貧窮不是一種美德,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無知。但凡對自己未來有點規劃的人,都懂得需要存錢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