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自我、超我

? ? ? 第1314天,2025.5.21

用一個例子解釋本我、自我、超我

情景:深夜想吃宵夜(炸雞)

假設現在是深夜12點,你躺在床上刷手機,突然覺得餓了,特別想吃炸雞。這時候,你的大腦里可能會上演一場“三我大戰”:


本我(原始欲望)

想法:“好餓!現在就要吃炸雞!立刻!馬上!”

特點:完全遵循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只追求即時滿足,不考慮后果。

超我(道德約束)

想法:“不行!吃炸雞會發胖、不健康,而且這么晚吃東西對身體不好!”

特點:代表道德和理想標準(社會規范、健康觀念),用“應該”或“不應該”來壓制欲望。

自我(現實調解員)

想法:“雖然想吃炸雞,但太晚了外賣不健康。不如吃點水果或者喝杯牛奶?”

特點:遵循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在本我和超我之間找平衡,做出合理決定。

最終結果

如果本我贏了 → 你點了炸雞外賣,大快朵頤(但可能后悔)。

如果超我贏了 → 你忍著不吃,但可能翻來覆去睡不著。

如果自我贏了 → 你折中一下,選擇更健康的替代方案(比如喝牛奶),既滿足食欲又不違背健康原則。

總結

本我 = “我想要!”(欲望)

超我 = “我不該!”(道德約束)

自我 = “我可以這樣……”(理性平衡)

這個例子展示了我們日常決策時內心的“三方博弈”,而心理健康的關鍵往往在于自我能否有效協調本我和超我的沖突。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