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人生最大的一個課題。因為死亡是專屬于人的。有人說其他的生命也會死亡,不僅僅是人。不錯,任何自然生命都有一個衰亡的過程。但是,只有人才會意識到死亡,才會知道自己的有限。所以說,死亡是專屬于人的。
從人類有意識以來,就知道有生必有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死是人類最原始的恐懼,也是所有恐懼的終極指向。生命只有一次,因此貪生怕死也成了人的本能和本性。而人生的有限和追求無限的本性所構(gòu)成的人生的兩極,成為了人生最大的悖論。在死亡面前,人生所有的意義都將消解。海德格爾說,人們?yōu)榱硕惚茇?zé)任,爭先恐后地躲避到人群中,但無論如何逃避,也逃不過人生之大限——死亡。在死亡面前,任何人都無處可逃,因為死亡是無人能代替的,只能你自己去面對,自己去承擔(dān)。也許只有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人們才會意識到:世界原來可以是這個樣子。
在這本寫給孩子們的童話書——《天藍色的彼岸》里,作者用單純、清新、溫暖的文字描述了關(guān)于生命和死亡的話題。
你死后應(yīng)該去哪里?
難道死亡不是我們生命的終點嗎?
小男孩哈里,因為車禍去了另一個世界。在和幽靈們排隊等待去天藍色的彼岸的過程中,他想起自己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完成,于是開始了現(xiàn)實中不可能的回到人間之旅。
現(xiàn)實是殘酷的。哈里回到學(xué)校,意外地看見他最好的“死黨”和他最大的“死敵”竟然玩在了一塊,發(fā)現(xiàn)他的大衣掛鉤竟然被給了別人,他試圖尋找自己曾經(jīng)留下的痕跡……卻不得不失望地承認:你不存在了,但生活還在!
直到——他看到同學(xué)們整整一面墻的內(nèi)容——關(guān)于我們的朋友哈里;他找到大家為他種下的樹,上面掛著“哈里,我們永遠愛你!”
路過電影院,哈里看見一排一排的幽靈。他很難過:有這么多的幽靈在這里,說明他們都有沒干完的事情,所以不能離開這個世界,去往天藍色的彼岸。可見,很多人都沒有做好準備就匆匆忙忙迎接到死亡。
哈里很快的回了家,為之前與姐姐的吵架而道歉,跟父母道別:再見,媽媽。再見,爸爸。再見,雅丹。我想你們。我愛你們大家。我愛你們所有的人。我非常,非常,非常地愛你們,比我能說出來的還要愛你們。在表達了愛與告別之后,哈里輕輕松松地走向了天藍色的彼岸——輪回。
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絕不要在你怨恨的時候讓太陽下山。意思是說,在你睡覺前,絕不能生氣或敵視任何人,特別是不要敵視你所愛的人,因為你有可能今天晚上一躺下,明天早晨就再也起不來了……
有風(fēng)輕輕吹過我的臉,桌上的花茶蕩起漣漪。活著真好,能感受所有的一切,可死也并不是絕對的終結(jié)和虛無。
前幾天,塔公寺的阿布喇嘛發(fā)了一條微信:
昨日一西藏昌都籍貨車行至康定縣新都橋上柏桑村時,不慎碾壓一老阿媽,經(jīng)搶救無效今日逝世。逝者家屬未索要肇事司機一分錢,反而幫司機在交警隊辦理相關(guān)手續(xù)。司機百般感動,拿出10余萬,雙膝跪地,請求逝者家屬接納,但仍被婉言謝絕,只得含淚離去!這一幕可以說世間僅有,這就是信仰饋贈給社會的和諧和美好!這就是信仰寄予人心的善良與寬容!
我們知道在正常情況下,亡者家屬和肇事司機會在警方的協(xié)調(diào)下進行善后的處理與賠償。如果亡者家屬通情達理,接受賠償一大筆錢,就已經(jīng)是很好的結(jié)果。遇到不那么善罷甘休的,雙方還會請律師,保險公司反復(fù)談判,甚至對簿公堂,拖上幾個月。這種情況下,亡者的魂靈,想必也像電影院里的幽靈一樣,帶著諸多牽掛,不能安心吧?
在佛教看來,生命是由一系列連續(xù)不斷的意識境界所組成的,所以我們不應(yīng)該執(zhí)著于這一期短暫的世間生命而不斷的流浪生死。由于根深蒂固的佛教信仰,藏族人對生命看得很透徹,對死亡也很淡然。他們接受一切已經(jīng)發(fā)生的,并安住于當下。他們對亡者往生的關(guān)注度要大于世間所有的其他事情,他們通過不斷的誦經(jīng)回向,希望亡者可以得到究竟的解脫。這樣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們在面對突發(fā)事件的時候,沒有驚慌,沒有恐懼。
我們絕少去想到死亡,也許不愿,也許不敢。但死絕對不是生的結(jié)束,它也不會是生的對立面。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與生毫無區(qū)別,彼此映照互相觀望,就像我們看著鏡子里的自己。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其實是他們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他們?nèi)绾蚊鎸λ劳龅拿},決定了他們會如何對待生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