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以一個八歲女孩斯庫特的視角,圍繞著兩條主線展開:如何接近怪人拉德利? 和 父親為一個帶有強奸罪名的黑人作辯護律師。
這本書給讀者上了很多堂教育課。完美的父親形象阿蒂克斯用他的每一個行動以身作則來教育他的兒女們。每一個父母,都應該是阿蒂克斯。
1.人人平等
斯庫特和哥哥帶著農民出身的朋友坎寧安到家吃飯,坎寧安在餐桌上的行為舉止遭到斯庫特的嫌棄,保姆卡波妮像母親一樣訓斥她:“不管他是誰,只要踏進這家門,就是你的客人,別讓我再逮住你又對人家說三道四,好像你有多好貴似的。你們家人也許比坎寧安家人好,可是你這樣羞辱人家,就是一文不值!”
這個時候南北戰爭已經結束,黑人雖然得以解放,但黑人白人之間的界限仍然“黑白分明”,種族歧視并未減少。在這個背景下,父親作為白人為黑人作辯護時,鎮上所有人都對阿蒂克斯指指點點,說三道四。但阿蒂克斯仍堅持,并沒有因為他是黑人而放棄對正義與公平的追求,他告訴兒女:如果他在這件事情上退卻,將會在立法委員上抬不起頭,從此也不能再教導兒女如何做人了。
其實,很多情節都讓我想到了在我周邊那些父母們。很多父母也許從有了孩子會想著如何教育孩子,也望子成龍。但是當他們越發長大,會發現孩子們已經經常超出他們的控制。比如喜歡違背父母的意愿,這時孩子不聽話父母就只能扯著嗓門,或拿起竹藤“教育”孩子了。
像是之前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八歲大孩子在扶梯上亂跳,他的母親就用盡全身力氣般吼叫、訓斥孩子,然而孩子也用盡力氣與他的母親抗衡。就這樣,地鐵上充斥著這母子的吵叫聲。
? 我想,他們也經常忘了,以身作則才是教育的根本。
2.同理心
父親說:你永遠不可能真心了解一個人,除非你從她的角度去看問題,除非你鉆進他的皮膚里,像他一樣走來走去。
文章的最后父親阿蒂克斯說:當你最終了解他們時,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是好人。
“事實并非如此”?!八姴灰欢ㄊ撬谩薄Ul都不應該通過只言片語就去斷定一個人?!俺悄愦┥弦粋€人的鞋子,像他一樣走來走去,否則你無法真正了解他”
這本書不像《麥田里的守望者》或《追風箏的人》這種暢銷書但看起來卻枯燥乏味,反而它越看到后來情節設置越發緊密扣人。很多細節都關乎到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從規范自己,到感同身受地對人。非常值得反復仔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