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安喬童在課外班碰到一位同學,她當時是在那做作業。
看到同學安喬童就過去搭搭訕。同學問:你做完作業了嗎?安喬童馬上說:我一般周五放學回家就做完了,我才用了兩小時。同學聽到后,委屈的表情說:我也是放學回家就做作業啊,可是作業太多了,我周五做,周六也做,還沒做完。
是的,如果沒有養成習慣,沒有方法,我想安喬童也是像其他孩子那樣,把時間白白浪費了。也回答不出自己到底用了多長時間做作業。對于天生貪玩的孩子來說,這苦差事,真的分秒難過,度日如年的。
自從我在學習中學到了孩子的時間管理和行為習慣管理,學以致用后。把方法用在安喬童身上,她們也慢慢知道更多時間的利用。
她們有了自主權,有了玩的時間,也把作業這事輕松完成。
只要有了好習慣,相信就算再多的任務她們也會完成的。
孩子有了好習慣,家長只要有時候抽查就好。不用天天去嘮叨,去煩心。更不會把原來淑女的你變成河東獅吼。
你在吼,孩子才聽話,你不在,他就在各種放飛心情,想怎么飛就怎么飛。
好習慣是你不在時,孩子也會主動完成任務。在正確的方法習慣下,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大腦就像你給他放進了一套“編程”。每當那事情發生時,大腦就會指使他的小手要那樣做了。
那到底我在安喬童身上放了什么“編程”呢?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了解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需求。家長認為孩子的不對,全部都是有原因的,那原因是什么?要耐心去了解清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我每在安喬童身上放一套“編程”我都會在先試探她們是否能做到,又是否能堅持,然后一步步實行,這當中也肯定失敗的。
例如,我在她們二年級時,想讓她們學書法。我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她們在寫書法過程中,在那慢慢的一橫一豎中,能把心靜下來。(其實我們家長也應有個時間讓心靜下來的時候)從而修煉孩子貪玩的心,又能把字體練好。
經過我對她們的實行后,我發現了不是我想的那樣。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在那一項事情堅持下來的。
想她寫好書法,但又壓不住她內心的“小魔鬼”。強行讓她堅持,人在心不在,那會有好成品,那能堅持下去。
另一方面,也是我的問題,假如我能天天都堅持寫書法,把家里的氣氛都被那紙張的聲音,那墨水的味道籠罩,那相信她們也會感染到的。
但讓我沒想到的事,她們雖然沒堅持天天練書法,就算是把“文房四寶”拿出來也像在玩。喬居然在學校的眾多興趣班中選擇了――書法。
我當時為她的選擇,內心感到很高興,但也想知道她為什么要選這項。她和我說,她想把字寫好看。還另外讓我幫她再買一本硬筆書法,說想早點把字寫成班里某同學,誰誰誰那樣好看的字。
到現在,雖然喬的字還沒練成那么好看,但她把我曾說過書法的好處都記在心了。她已知道學好一手好字,就是從書法那修煉的。至于那天煉成,我覺得這不重要,只要她知道方法,相信她就會安排什么時候用。
英語,是我在她們身上放的另一“編程”我認為是成功的。只要她們是跟隨著國家的教育基礎走,從小學到初中。堅持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相信就算沒在機構報班,再高年級,她們也不會抗拒和對英語陌生。有了堅持,如何靈活運用就是指日可待了。
思維導圖也是幫助孩子學習上的一個很好的思維工具。我和安喬童也已經在實行中得到學習帶來的效果。安喬童也希望老師能在課堂上運用,也聽她說過老師也認同這思維工具。我也真心希望家長和老師們都能同步學習和運用。
最近,我在家喬童做作業前,都讓她們列出作業時間清單。首先,把要做的作業擺出來,列在一空白紙上。先讓她們列出自己對每項作業的預計時間。
本來導師的要求是說讓孩子在180分鐘內達標的。
而我是讓她們在120分鐘以內達標。現在基本學校作業會在120分鐘內完成的。有的時候是因為其他事項沒達標。但我也沒嚴格執行,我想讓她們養成習慣,就得讓她們感到能做到,是成功的。鼓勵孩子這一步很重要。
經過這周后快第四了,她們也基本形成習慣,也覺得這方法,不單讓孩子對時間觀念更多了解一點。這方法也是在無形中對孩子的自我束縛,為爭取玩的時間。
孩子的學習習慣,越早抓越好,錯過了,將要用更多的時間去補救,嚴重的是沒得救。
為了治根本,一定要用方法,這也不是一個方法兩個方法就能行走很遠。隨著孩子的成長,接觸的事物不同導致性格會有變動。所以家長們也應形成一個學習圈,不斷向有經驗的家長學習。相信每位家長都有向他學習的地方的,讓我們把碰到的問題一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