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有包括自律、愛、成長信仰等章節,翻閱了目錄,我最先選擇閱讀的一塊兒就是關于成長與信仰的這一部分,我想大概這是我最迷茫的部分吧。
在和人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常常會和一些人一見如故,但也不乏和一些人相識很久但聊天的頻道總是差些什么東西,我常常將其歸咎于“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成長與信仰這一章,我似乎更加看懂了信仰這一塊。
對于世界的本質與規律,每個人都有其特定的看法與認識,也許大家都不曾說起。形成信仰的因素來自諸多方面,我們成長的家庭環境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坦白而言,看自己,我的很多意識其實都來源于父母,這也許就應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也許只有信仰相近的兩個人才會有機緣組建一個家庭,而他們的信仰又傳承給了自己的孩子吧。
如果說世界是大宇宙,那么家庭就是小宇宙。在家庭的見聞和感受,決定了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看法。
世界是一個非常龐雜的多面體,人生某些痛苦原本就是難以避免的,生命本身就是龐雜而矛盾的組合。關乎宗教信仰和科學思維,這里面并沒有絕對對與錯。就像宗教本身有很多種,信仰也分為很多層次。真正能夠帶給你意義的信仰,無論是宗教與否,就是適合你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