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呈現越加多元的趨勢,方法變得更加豐富,曾經的電話和書信早已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視頻聊天、語音聊天、實時互動等手段方興未艾。現在,只要有一部手機,有流量,有APP,萬里相連就在分秒之間,這是一種趨勢,“天下大同”的偉業率先在互聯網領域有了藍圖。
但是手段的發展并不意味著聯絡的增加,大多數人,享受科技帶來的紅利,卻過著原始的生活狀態。微信打破常規帶來了通信顛覆,每天早起、閑暇、睡前,刷朋友圈都成了一種生活的必須動作,我們可以更加迅速的掌握朋友的動態,工作、生活、學習都變得一目了然,但這更多的卻是一種欣賞,而本人更多是一種分享。一條朋友圈信息發出,朋友很快就有反饋,但似乎現在大家都很忙,即使通信手段再發達,我們往往只知道固定的刷朋友圈,然后用那么幾秒鐘,輕輕的為別人送上一顆“心”,但這顆“心”是否帶著真誠?
點贊更多代表了一種快餐文化。
什么是快餐文化,肯德基、麥當勞都是這方面飲食的一種代表,當我們被忙碌的生活所困,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會變得異常的簡單,這份簡單,更多具有一種被動和無奈,沒有時間吃飯,沒有時間逛商場,沒有時間享受生活,那幾分鐘成了一件奢侈品,在這種背景下,快餐文化悄悄流行。從現在的狀況,點贊也是一種變相的快餐文化,它代表著一種快餐式的交流,輕輕的一下,朋友很快就能看到自己的名字,省去了電話、短信的繁瑣,能為自己騰出更多的時間,我們不愿意再花大量的時間去寫書信、打電話溝通,而是借助科技的手段,消費原本美好的一段交流,淡漠了感情。
點贊似乎出于一種禮節的習慣。
昨天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動態,內容大概是負面的,但讓自己吃驚的是,朋友圈很快收到三個點贊,覺得非常的郁悶,點贊不需要區分內容嗎?這類情況在我們身邊經常出現。很多人評論別人的分享,不區分內容和心情,經常鬧出烏龍,歸結到底在于,快餐文化下,聯絡溝通更多是出于一種禮節,點贊只是為了刷存在感,為了溝通而溝通,所以不會在意太多的細節,不會在意太多的內容,只在乎自己的表達,而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這種泛濫最終可能會引發朋友之間溝通的誤區。
點贊不應該是日常交流的主流。
一直認為,人與人之間,除了思想上的交流,還更應體現在語言上,點贊只能代表在某種情況下的欣賞和認可,并不是交流,因為我們的曲解,因為某些禮節的泛濫,致使點贊被大范圍的使用,這只是一種形式,并不代表完整和完全,在整個社會回歸平靜之后,這份浮躁的東西會被糾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會變得正常。現在朋友圈、微信群每天都充斥著大量的點贊內容,有的為自己,有的為他人,為了成人之美,我們樂此不疲,也逐漸養成了一種點贊的“習慣”,習慣有時候就有一種誤導性,比如現在習以為常的點贊文化,沒有溝通、沒有交流,只有一顆點贊的“心”,把一切都被改寫。
我們的分享,很想得到一份肯定,而非一份呆板,一種禮節,一顆小“心”,我們應讓點贊回歸它本來的價值,給人激勵和肯定,而不是一種陳規舊習,因為“套路”,大多讓人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