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讀題目是如何用創業思維,武裝個人成長?
講到了三點,分別是自私、外包、設計。
1.自私
在經濟學里,一直假定人是理性的。
為什么?
因為人性總是利己的。
哪怕是那些最高尚、最無私、最具有同情心的人,他們在做著那些高尚、無私和具有同情心的事情時,也是為了追求一種內心的滿足。
如果沒有這種內心的滿足,他們便沒有理由做這些高尚、無私和具有同情心的事,因此,人是絕對自利的,這一點不因某個人的利他行為而改變。
比如說本書的案例,美則公司把「為地球好」改成了「為自己的健康好」,把「農藥對環境有害」改成了「農藥對健康有害」,發現這樣一來消費者會更愿意、主動地去選擇綠色產品。
再比如說,在文案中,我們能提供一流的服務VS你能總有一流的服務,哪個效果更好?
前者在自嗨,后者更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因為人總是更關注自己。
還有一個例子。
一家餐廳里,大家都在座位上吃飯聊天,氣氛十分安靜。
這時有個孩子突然在餐廳里跑來跑去,還大聲說話叫喊,而坐在一旁的媽媽卻無動于衷,于是餐廳服務員過來跟這位媽媽說:“請您看好孩子,不要在過道上亂跑。”
本以為這位媽媽會立刻制止孩子的行為,沒想到她卻說:“小孩天性就這樣,由他玩好了。”
過了一會,服務員又來了:這位顧客你好,現在這個時間點是飯點,過道里經常傳菜,孩子在過道上跑很危險,為了避免燙傷孩子,請你把孩子看好。
媽媽聽了,趕緊把孩子拉過來不讓他動了。
亞當·斯密在其經典著作《國富論》中指出,
正是因為每個人的自私,整個社會才得以順利運轉。
2.外包
把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外包出去,自己集中于擅長的領域,這是高效工作的一個錦囊。
在外包時要考慮兩個問題:
什么能外包?什么不能外包?
公眾號遇見小mi創始人楊小米在文章中提到過:在生活上,她請了阿姨來幫忙做家務,這樣她就有更多的時間精力集中創作了;在工作中,她有助理七荷負責內容排版。
她的核心是內容創作,倘若她將內容創作也外包出去,那遇見小mi公眾號也就沒有楊小米啥事了。
記住:你的核心競爭力來生產的部分不能外包。
3.設計
看過一部韓國電影,名字忘記了,只記得男主角一天換一個模樣,對家具頗有研究。他做的椅子桌子都是根據客人按需制作的。客人的身高、腿長、偏高等都會作為他設計桌椅的原始資料,他會根據這些數據設計出科學且讓客人格外舒服的桌椅。
因為他的定制設計,他的桌椅收獲了口碑。
他的設計頗受喜愛,在于他按需定制,每一個客人都是唯一的。
設計思維,從需求入手會實現多種可能。
一點感悟,希望能夠帶給你啟發。
參考書目:《美則傳奇》[美] 艾瑞克·萊恩、亞當·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