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了徐克于1993年拍攝的《青蛇》,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遭遇了票房的滑鐵盧,原因之一是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將白蛇傳的故事演繹的太過完美,人物塑造的太過形象,即使門類不同的藝術也很難超越;而另一方面,則是電影中關于裸露的,性的描寫在當時那個年代太過露骨,讓人不太能接受。
時光匆匆流過,電影市場上的作品如行云流水一般不斷更新,然而,能夠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就被人堪稱經典,《青蛇》絕對是經典中的精品,即使時光已經流過20余載,王祖賢的白素貞,張曼玉的小青,以及趙文卓的法海,他們的一顰一笑,一靜一動,都已經和煙雨蒙蒙的西湖融為一體!
一、《青蛇》讓我看到的是電影藝術各種元素的考究!
在上個世紀90年代香港電影還在棚內拍攝的大的背景下,徐克非常大膽的到杭州取經,于是,《青蛇》當中煙雨蒙蒙,水汽繚繞,配合著江南水鄉荷花初綻的清秀的景色,即使沒有演員,這也無疑是一幅幅寫實的水墨江南!
而化妝師對于白素貞和小青妝容的刻畫,又大膽的吸取了京劇元素,再配上輕紗般的服裝,將青白蛇妖的身段,妖氣,靈氣,完美展現!
而背景音樂大膽的才用了印度舞曲,并融入印度肚皮舞,使整個影片以佛學為文化背景,江南雨季當張曼玉扮演的青蛇,以近似全裸的身體和印度舞女共舞的時候,就預示著青蛇才是最有慧根的!
二、徐克是大膽的,但是,這種藝術是很超前的!
《青蛇》中,導演徐克大膽的,將性這個元素,適時適度,恰如其分的穿插在整部影片中,在當時那個談性色變的年代,是很大膽的,無論是從青蛇眼中,白蛇和許仙的性,還是青白二蛇類似于同性的性,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了這些鏡頭,整部電影的線索就出現了斷點,情節就不會變得順理成章!
這讓我想起了李安的《色戒》,和《斷背山》,以及趙寅成,朱鎮模,宋智孝演的《霜花店》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所謂的情色的元素,讓感情有了寄托,線索得得以進展。而徐克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可以大膽的運用這種元素,而且恰到好處!
“食色,性也!”徐克讓我們明白了!浮生一世,走在凡間,性是一種高尚的東西,是情感的寄托!
三、紅塵中的七情六欲,貪嗔癡念,唯有青蛇看破。
當青白二蛇來到人間,法海已經自恃將修成正果,白蛇的道行就比青蛇要高,而青蛇以五百年的道行來到人間,人間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她需要在白蛇的教導下學習做人的規律,青蛇如一張白紙一般的學習和適應著!
從二人和許仙嘗試人間的生活,到青蛇助法海修行,再到水漫金山,白蛇產子,最后到青蛇將長劍刺入許仙身體的那一刻,青蛇以旁觀者的眼光,將人世間的七情六欲由不懂,到懵懂,由懵懂到大徹大悟。青蛇一步步苦修著,領悟著!
白蛇身處其中,她明白凡塵俗世,得以飛升需息心。但是她在人世間走過,卻深陷許仙的愛情之中無法自拔,乃至于水漫金山后慘死于雷峰塔下,因為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最后想要的是什么!她想得到的是什么答案可以讓她粉身碎骨!
法海自恃法術高強,以降妖除魔為己任,但一絲色欲,卻害了他的修行,他很難面對自己的色欲,最后,當白蛇產子的時候,他也沒能大徹大悟!或許當他收蜘蛛精后佛珠靈氣不散的時候,他就應該明白,他這一生難以頓悟!
真正大徹大悟的是青蛇,她以旁觀者的身份,參與了許白的生活,又以旁觀者的身份參與了法海的修行,而她深刻目睹了人世間的情感欲望由無到有,有到深,深到迷的過程;因此,當她學會流淚的時候,她就已經明白了,許白的夫妻感情是情,姐妹二人的500年的感情也是情,而最讓她痛苦的是,愛情和親情同時夾雜在她一人身上的時候,痛苦的無限放大。
她恨姐姐只記得許仙而不記得自己,她愛姐姐以至于最后要一劍殺死許仙,給姐姐一個交代,她也明白,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法海的執念。
而最后的最后,歷經千番苦楚,青蛇了悟成佛。就像影片開始她與印度舞女的共舞是那么自然,正是因為她才是最后那個大徹大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