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從大寒到立春,聽完各種暖心的嘮叨,包完各種餃子包子餛飩,看著時間碾過孩子們的鞭炮和歡笑打鬧,馬不停蹄的走完親戚,年的儀式感就這樣結束了,真正意義上新的一年也就這樣開始了。
最感慨的莫過于大合影,當年扎小辮亂調皮的小孩子站在了人父人母的位置,大人們坐到了當年老人的位置。一年又一年,像時光交替一樣,來來回回,又像是呼嘯而過的列車,催促著每個人不舍晝夜地向前。
這是2017年的春節,一切平靜的像暗流涌動的大海,對我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一年,我32歲,下決心辭掉了八年之久的工作,因為不想讓積攢已久的穩定成為我的絆腳石,所以更想重新出發再來一次。
這一年,我參加了畢業后從未參加過的同學聚會,見到了以前的老師和同學,似乎當年的恩恩怨怨只是你一個人的包袱,歲月在每個人臉上留下的除了皺紋,還有那一笑泯恩仇的從容。
這一年,我把自己置身于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洪流里,我不知道自己未來要接受的挑戰有多大,或許最重要的是,面對這些種種的不確定性,我已經做好全力以赴的準備。
一別家鄉十年,似乎經歷了兩個時代,物欲橫流的城市,一切的人與事都被標簽化。互聯網思潮蝶變的城市,一切的滯后都被動出局。而農村似乎依然還是老樣子,這里的安于現狀,這里的慢節奏生活,以及這里走家串戶的那些鄰里溫情。
可要細究變化依然也存在著,村里的年輕人愈來愈少,留守老人與兒童成為常態,外面五彩斑斕的世界像是一個萬花筒的窗口,吸引著更多的農村人踏上淘金路。
不再有人堅守這片土地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土地越來越少,大片的土地被賣給企業主和房地產商,企業廠房不斷拔地而起,一個又一個的煙囪傲然矗立,沖天的黑煙為這里的空氣帶來更多混合成分。
十年前離開家長的時候,回家成了我最大的樂事,無論我在外面有多么的疲憊壓抑,孤獨辛苦,只要踏上家里的這塊土地,就十分心安,就好像漂泊已久的心有了著落,即便現在我已安家城市,回去的時候依然覺得自己就是歸來的游子,心安處為故鄉,我想這或許就是家長的意義。
可是近幾年的家鄉變化愈發讓我無能為力,我甚至想要帶父母逃離這里,尤其是當我看到家鄉水質的那些漂著物,空氣里的那些臭味時,這種愿望就格外強烈。
然而,家鄉的親人們卻依然堅守著這份落葉歸根的故土情感。離別前,我們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那個親戚間的大合影,原本的五組家庭已經成了兩組,離世的離世,患疾的患疾,可是拍出來的大合影數量并沒有減少,一個生命的離開或者老去,小的個體生命帶來新的生機,這或許也正是生命的意義。
離家的路上,我看著不遠處的滾滾黑煙,心里有些釋然,即便父母跟著我來到了城市,這里依然也會是他們心安處的那個唯一故鄉。無論外界再怎么變化,這里的人們也依然會年復一日的堅守著,就像十年前一樣,勤勞而作,心安不問歸處。
或許唯一不變的就是這時代的滾滾洪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