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籍,作品見《讀者》、《散文》、《小說月報》、《文學界》、《延河》、《青年作家》等!
素秋漸老
進了一趟山里,一個人。
收獲后的原野仿佛曲終人散的舞臺,成了啰哩啰嗦的麻雀、獨來獨往的兔子和成群結隊的螞蚱的樂園,嘰嘰喳喳、窸窸窣窣、唧唧咕咕……沒有了人的打擾,那是動物們自得其樂的開心、沒心沒肺的狂歡和旁若無人的熱鬧。
“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麻雀不懂宋詞,但兔子知道“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得意須盡歡”是一句很哲學的唐詩,螞蚱也理解“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是一種很灑脫的心態。
素秋漸老,莫待無花空折枝。
一片落葉就能敲開秋天的門,一滴清露就能染白秋天的雙鬢,一縷月光就能讓人想起秋天的故鄉。如果你不小心成了一粒農人落在田埂間的谷粒,一陣風,就能把你帶到陌生的異鄉,從此就斷了消息。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像這素素的秋天,還是當下最好,絢爛之極終歸于平淡,從來都是人生的真味。落霞孤鶩、秋水長天,不需要裘衣過市的招搖,更不必鮮衣怒馬的張揚,錦衣夜行沒什么不好。
在溪邊漿洗由遠及近的往事,夕陽從四面八方涌來,卷起了漫山遍野的樹葉、煙嵐和星光,山間公路上,公交車、小汽車、摩托車、架子車都會在太陽落山之前消失的無影無蹤。人到中年,突然覺得沒了方向,這后半生是多么漫長,漫長得我想不出一個與現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去度過余生。
我知道,這些年,對你,我一直不能做到相忘于江湖。你的一個電話都會讓我手足無措,央視關于蘇州的天氣預報都會讓我呆若木雞。如果那年秋天我不去上海,如果我去了上海每星期都還能去吳中看你,如果那年冬天我不回洛陽……如果能回頭,那該多好,我一定能帶你看好經年不愈的咳嗽,然后陪著你去觀前街吃你喜歡吃的雞頭米羹。
醉里秋波,夢中朝雨,都是醒時煩惱,我們,都老了。真的,這些年我變得越來越懶了,家里到單位不過幾步路,懶得走,要騎車。客廳的掉燈壞了半個月了,懶得換,插個臺燈將就著。夜里蓋蠶絲被已經薄了,卻懶得去取箱底的棉被。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我知道,那都是因為你。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一個人在山中行走,心中的滄海漸漸平息,青山一抹,遠村如畫 ,秋,一天天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