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寂寞叫“別人家的孩子”
是非
午夜很安靜。
睡去的鳥和魚。
還有夢中的小子。
一切都還不是最好的。別人眼中,老師眼中,孩子眼中,都不是我眼中的。
我的孩子。如同蛹中的生靈。無論是秋風初起,作繭自縛,還是冬日暖陽,靜默佇立。懷抱著一翅炫彩的理想,我們只在濃蔭秋寒里,守護著這枚安靜的幼蟲。不為所動。
有種寂寞叫“別人家的孩子”,有種莫名是進步慢得驚人,當我懷揣著幾塊中午工作餐吃剩下的黃金鴨塊回家,就為了看兒子吃上,并如同我在工作餐里驚呼“好美味”呀,而后心滿意足的,去干別的。我便知道生他來,就是為了分享生命,一切如榮光、優秀等等,不過是意外之喜,那個守株待兔的夢想,從有了“別人家的孩子”,就存在的樹樁,如何敵過我滿眼莊稼地的秋日的殷實!
足足九年養育,也曾蓬頭垢臉滿目猙獰吼他一臉淚痕,也曾戒尺上身,計較他態度不端不正,可滿懷感激的是,他那進步的階梯,是漠視著別人家的孩子的壓力,漸次45度角生成。我眼見著他的薩克斯越吹越好,他的習題也越來越難,而他,再也沒讓我催促著做作業那點事。一切剛剛好。
對于那種矚目的榮耀,我更在意師長們反饋他“較之從前,他認真了許多”“這學期,他進步不小”,做一個給自己階梯成長的人,他在努力。而我,是多么慶幸,在“別人家的孩子”這強烈的對比面前,我耐住了寂寞。回顧這九年來,我極少去懟他“你看隔壁小王生……”,在他哭著回家時,我只是讓他放下作業,關上門,給他一個個人的空間。而私下里電話他要好的同學,今天怎么了?了解原委,而后不動聲色地引他說話。多么委屈的事呀!我們當他是天塌下來了,其實還是他一個人頂著,直到破涕而笑。
如今最喜歡的事,就是晚餐后,他做作業或手工,我在一旁畫畫寫字。畫畫純屬無意之舉,當初為喚起他作畫的興趣,跟他陪讀。不想成全了我個人心靈之約,一遍又一遍線條成像,落在孩子眼里,他說,你每天都在溫故而知新,鍥而不舍,我覺你挺棒的。
他才在書法課上新學的知識,用起來毫不違和。我也暗自驚訝,過了九歲的孩子,他其實什么都懂得,而又那么想好!
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其實真的是在學習間才有的,他動如脫兔,他靜如處子,他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他曾那么抗拒去習畫,原來他也是那么想畫好,他在努力又怕錯畫。
只是學做人初始,要克服干擾,克服怯懦,卻是需要多么漫長的過程,那是從春天種下去的草芥,必須經過漫長的蟲欺鼠咬的夏季,我們谷黃尚早。
這夜色漸濃時分,我們互相陪伴的日子,點滴可享,如果成不了“別人家的孩子”,做個心里富足的兒郎,一花一世界,一人一天下,挺好。
2018.1.2 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