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多么高尚的幼稚行為!
愛情多么使人向善。
生活一旦形成某種習慣,如果打破這種習慣,那么就不可能不同時毀掉生活的其他一切動力。
唉!男人啊,他的一種狹隘的情感受到傷害時,就變得多么渺小,多么卑劣!
有些人在心靈的孤寂中,在病房的幽暗中,昨天還希望快點死去,今天看到別跟生活和幸福,怎么又渴望活下去了呢?
-小仲馬《茶花女》
現實種種,總在不經意間,被一些極細微的情感刺破,褪去光鮮,透過偽裝露出底色。
得不到的,永遠是光;得到的,不過尋常日子,尋常男子;只是那低在塵埃里,略帶心酸的感覺,猝不及防,排山倒海,奔涌回來,無關男主角,關乎一些失不復得的美好。
啊,恍如隔世。
你渴望,卻從未想過能得到那美好,在山窮水盡時,在燈火闌珊處,忽然遇見,不論得失。
-林特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去日苦多(倒裝)苦于去日:苦于過去的時間太多了,沒有好好珍惜時間。(同人生苦短)
悻悻(xing):怨恨失意的樣子
姘(pin)頭:非夫妻關系而發生性行為的男女一方
車載斗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為奇。
我的歸宿,便是健康與才干,你還不明白?媽媽,一個人,終究可以信賴的,不過是他自己,能夠為他揚眉吐氣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歸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歸宿。
誰也不愛結交落魄的人,不止苦水多,也多心,一下子怪人瞧不起他,一下子怪人疏遠他,弄得親友站又不是,坐又不是。
愛一個人就是這樣,什么都包涵,什么都原諒,老覺得對方可愛、長不大、稚氣,什么都是可憐的,總是舍不得。
-亦舒《胭脂》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點。
美妙的東西,不該被賦予常態,因為一旦擁有,那種美好的感覺將不復存在。
-《與美食私奔》陳保才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點。
人皆有弱點,有弱點才是真實的人性。那種自己認為沒有弱點的人,一定是淺薄的人。那種眾人認為沒有弱點的人,多半是虛偽的人。
我傾向于認為,一個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它可以被喚醒,但無法從外面灌輸進去。
在生命的輪回中,每一個人仿佛在前世修到了一定的年級,因此不同的人投胎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已經是站在不同的起點上了。
就所給予我們的折磨而言,嫉妒心最甚,占有欲次之,匱乏反倒是最小的。
我信任每一個懷疑自己的人。我懷疑每一個從不懷疑自己的人。
一個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難,他就不會強求別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會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別人了。
由此我獲得了一個鑒定真誠的可靠標準,就是看一個人是都被自己的真誠所感動。一感動,就難免包含演戲和做作的成分了。
有德無才者,其善多為小善,謂之平庸。無德無才者,其惡多為小惡,謂之猥瑣。有才有德者,其善多為大善,謂之高尚。有才無德者,其惡多為大惡,謂之邪惡。
最真實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詞的。
越是嚴肅的思想,深沉的情感,就越是難于訴諸語言。大音希聲。
真正打動人的感情總是樸實無華的,它不出聲,不張揚,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種特別的力量,當一切喧囂靜息下來后,它仍然在工作著,穿透可見或不可見的間隔,直達人心的最深處。
上帝給了他一顆與眾不同的靈魂,卻又賦予他與普通人一樣的對于人間溫暖的需要,這正是悲劇性之所在。
無聊是對欲望的欲望。當一個人沒有任何欲望而又渴望有欲望之時,他便感到無聊。
從前的我已經成為一個死者,我對他的懷念與對一個死者的懷念有著相同的性質。
年輕人沒有什么可回憶,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沒有什么可展望,于是就回憶。
真誠如果不分對象和分寸,就會淪為可笑。真誠受到玩弄,其狼狽不亞于虛偽受到揭露。
一天很短,人不能窮盡一個原子。
有一天,你迷失在我的無邊的沉默里了,沒有一個男人能夠找到你。
-《人性觀察》周國平
尤為喜歡那一類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懂得照顧自己,在事情處理妥帖后能盡情享受生活。他們不常傾訴,因自己的苦難自己有能力消釋。他們很少表現出攻擊性,因內心強大而生出一種體恤式的溫柔。他們不被廉價的言論和情感煽動,堅持自己的判斷不后悔。喜歡這些人,也因他們并不在乎別人是否喜歡他們。
很奇怪是不是,人類只顧皮相,裝扮亮麗,天天洗凈畫皮,又熏以香氛,久而久之,忘卻皮囊裹著的是什么。
人的天性便是這樣涼薄,只要拿更好的來換,一定舍得。
-《要多美麗就多美麗》亦舒
我們看似忙碌,實則焦慮。
但“薪盡火傳”卻是說明軀體消失后,生命會附著另一個軀體繼續燃燒,恰恰表達靈魂可以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