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自己現在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
我訂閱了很多微信公眾號和付費的專欄,手機上還有好多諸如今日頭條和知乎日報這樣的app,每天接收到巨量的信息,大多數都只是粗略的掃讀,有的只是看一眼標題,有的甚至沒來得及被看到就被別的信息淹沒了,很少有耐心靜靜地去完整閱讀一篇文章,更不要說再去深入地思考和實踐,最后發現自己雖然每天用很多時間在手機上接收信息,但好像什么都沒沉淀下來,腦子變得越來越空洞。李笑來老師在他的專欄里面要反反復復強調“只字不差閱讀的能力”,看來有這樣問題的并不只我一人。
做事也是像閱讀一樣沒有耐心,做什么都想“馬上”看到結果,卻不能靜下心來堅持把一件事做好,做了兩天沒有顯著的效果,就想要放棄;練習了三天感覺痛苦,就想換個新的方法。現在很流行想“做一個有趣的人“,做斜杠青年,想要做很多事,覺得一輩子就做一件事太無趣,可現實往往是沒有耐心把其中任何一件做好,最后一事無成。
高曉松的脫口秀節目《曉松奇談》里面有兩期尋訪日本的杰出匠人,給我的感觸很深,里面介紹了很多杰出的人,一輩子,甚至是幾代人,就只做一件事,比如做壽司,炸天婦羅,這些在我們看來也許不那么偉大的事,他們卻愿意堅持去做,而且是日復一日地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藝,最終達到了極致和偉大的境界。在他們出名以后,也沒有想著去融資,開連鎖店,掙更多的錢,很多料理大師的店,里面的座位屈指可數,因為他們覺得店里客人太多就不能服務好地為每一位客人,即便自己已經很出名了,還是堅持親力親為地為每一位客人制作料理。他們的行為在我們這個追求快速而巨大成功的社會里,會讓人感覺難以理解。
常常聽到這樣的工匠精神和情懷,覺得很酷,但自己又無法靜下心來用工匠精神來對待自己當下的工作,覺得自己的工作太卑微,掙錢太慢也沒有崇高的地位,心里所神往的是喬布斯,馬云那樣的成功,但行動里卻連手邊的小工作都沒辦法做好。
沒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煩的人會麻煩一輩子。
李善友教授說過一句話,“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會呈現”。很早以前就知道這句話,但卻沒有做到。其實說到底還是沒有耐心,短期期望太高,不能正確地估計做好一件事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我想讓自己變得更好,首先需要的就是更有耐心,這是其他改變的一個前提。能慢下來去仔細地閱讀,深入地思考,能靜下來去把自己當前的工作做好,用工匠精神去做好每一個細節,把看似卑微的工作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