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培訓的筆記,作為補充參考
這一部分是上課的筆記整理,作為教材的輔助部分,還是以官方教程和老師的書為主,這個作為豐滿和補充。艾灸相對好操作,但畢竟是治病,一些復雜的疾病該吃藥還是要吃,該去醫院還是要去醫院,現在能解決的是比較好判斷的痛癥,其他的比如各種感冒/復雜的疾病等是需要適當辯證的,這方面可以補充一定的中醫理論學習,前期還是以學好手法,做好日常保健及解決六大痛癥為主。
一、艾灸的原理
1.艾灸是中醫的一部分,中醫背后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古人講道、理、方、術,作為醫者,不僅要解決表象的問題,還要解決背后的問題,不僅要懂方術,還要懂道理。
醫者的用心有時比技術更為重要;
2.朝聞道夕死可矣,了解生命的意義比活著本身更為重要,以艾灸為媒介,可以引領人們了解人生大道,解脫生死痛苦的方法,這個意義更為殊勝;艾灸可以是法布施,也可以是無畏布施和醫布施,具有很大的能量;
3.精氣神:灸草堂+傳艾書院+艾濟公益;
精:工具方法【艾】,氣【扶陽門技術】、神【發心,大悲大愿】;
4.原理:以氣調氣,以氣補氣。艾具有藥效,也具有火的能量,火力深厚持久柔和,氣味芳香而醒神;艾有參之功,參無艾之德,艾草具有人參的功效,更具有比人參更好的濟世功德;
5.灸法可以治大病
針:不能到臟深處,不能補,要求位置準
藥:脾胃不一定能消化,進入體內,副作用可能大
灸:可以到淺處,也能到深處,可以補也可以泄,位置要求不那么精準,相對容易掌握;
6.灸的類型
懸灸:懸在空中,不接觸皮膚,易把握火候,溫補效果好;
明灸:隔物灸或者器械灸,比如用鹽者蒜隔開灸,明灸是正,也要傳承下去;
7.如何做一個真正的艾灸人
像太陽一樣,有太陽的光明和發心,哪怕再黑暗,也會一直在,給予世界光明和溫暖;
8.火~人~心火,最終要都要回到人身上,灸的過程也是心與心的連接;
9.醫治不死病,佛渡有緣人,醫生做的不是治病,而是調和,醫生只能指導一些方向,但最終還是在于自己;很多病都是因為生活不符合自然規律而導致的,病只是一個果的顯現,想要果改變,還是要改變因,這個才是真正的去根;
10.生病之后首先要接納,不要排斥,這個是重要的基礎,然后才是靜心來發現背后的原因,懺悔~調理;
11.知艾者福,善灸者壽。艾灸本身是極好的東西,但重在堅持,如果因為懶和貪不能落地,那是沒有太大作用的。
偉大就是簡單事情重復做,要落地,不要急功近利;比如先灸個100根,給50個人施灸~
學艾灸會有一定的瓶頸期,挺過去就好了。
12.莫將容易得,當做尋常看.不管是火還是艾灸的發明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對于古人要有一份感恩和恭敬;
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要學習古人的大悲大愿,做一個有意義的人。
我們平常為什么有煩惱,也是因為心量太小,困擾于眼前的小名小利,不可自拔,試問和生死比起來,這些是大事嗎?
13.燃艾扶陽,柔形運火。
以火行氣,以氣攝神。
柔火: 慈悲心,救苦心;
柔形:太極陰陽開合
14.中醫治病要先有整體觀,再有局部的病,得病也是需要過程的,不是那么容易得的;
15.艾灸的功效
溫陽補氣,增強藏府的機理功能,提高整體抗病的能力。
溫通經絡:打通人體受阻的經絡,保持氣血通道的暢通無礙。
溫行氣血: 將堵滯的氣血疏導,恢復氣血在體內的良性循環。
溫補邪氣: 將人體內的邪氣驅散,使氣機回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16.懸灸補泄
艾灸偏于補,但也可以泄,補泄的標準重在一個“通”字,重在以氣補氣,以氣調氣,以便達到通的狀態,補充人體的氣,并調節人體的平衡。
以補法為目的時:以溫暖舒適的刺激量為主,以瞬間灼痛的刺激量為輔,最終達到通的目的,補泄自然和順。
以泄法為目的時:以瞬間灼痛的刺激量為主,以溫暖舒適的刺激量為輔,達到通的目的,補泄自然和順。
時間量: 補法以長時間溫暖的刺激量為主,短時間的灼痛為輔。泄法以短時間的灼痛為主,長時間溫暖的刺激為輔,達到通的目的。
人體的正常運行簡單來說就是氣的正常流通,人活一口氣,首先人要有足夠的正氣【能量】~其次氣要流通到人體的每個部位,這樣才能保持整體的健康運行。
二、艾灸的幾種手法
1.旋火法
順時針打開,同向收回,就像龍卷風一樣,中心點和外圍能量相同。只是高度不同。
好的效果:外表變化不大,但里面熱
按導方法:手貼在皮膚上磨揉,用意不用力,動作柔和。
2.定火法
按導: 一層一層的用力壓進去,最多用5分力量,柔的力量才能進去,用手心層層按導,用意不用力。
3.雀灼壓氣法【灼火】
按導:扣法,面可以大一些,在四肢可以用手指按導。
撥動也可以起到泄的作用。
灼火一次做一次按導,一定要做按導。
氣吐完之后再做按導。
流程
準備:與被施灸者溝通,心理和身體的準備,可能會有灼痛,教會對方呼吸的方法,鼻快吸,嘴慢吐,瞬間灼痛,馬上吸氣,然后慢慢呼氣
下火:兩輕一重,快速下火,慢點起來
其他
水泡有可能出現,但并不是壞事,不過因為大家接受度不同,所以盡量避免
一個部位灼1-3分鐘,不用太長時間,如果需要可以在它附近取穴
4.擺尾行氣法
引導精氣,有大擺和小擺,作用在線上面上
小擺:
按導是抹法
軌跡一致,速度均勻,橫掌抹一下
大擺:
像飛機降落,先降到一定高度,然后平穩慢慢滑行
像流油一樣慢,速度和距離要均勻,產生一條火線
按導是捋法,豎著慢慢下來。
大擺和小擺的位置要注意選擇好,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距離,保證脊柱是直立的。
三、艾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最外面的皮要先去掉,去掉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樣子,中間的皮別去掉
2.刮灰施灸不要太頻繁,灰有很多種用途
3.煙可以用空氣凈化器和抽風機等解決
4.滅火:采用窒息法,用一個鐵盒來悶滅,比如一個茶葉盒,不要拍滅或澆滅
5.注意防護: 灸后忌寒涼,灸后2~3個小時內不要碰涼水,不要在對流下施灸,不要用空調,大餓、大飽、醉后不灸
生理期如果沒有病不要灸,如果有病治病可以適當灸。
6.艾灸相對簡單,但也是治病,很多病還是要辯證的,我們還不是醫生,不可能什么都治,前期還是以六大痛癥和日常保健為主,其他的可以配合天應穴來一些,復雜的還需要學習
7.什么時候算有效果:
灸感
發力透發,能夠深入到皮膚里面去
艾火循經,感受到能量在走
邪氣外散,手腳冒涼風,宿便,拉肚子,拉肚子后舒服是正常,越來越不舒服就可能不對
觀察
皮膚潮紅,微紅就要停了
汗出,也要停了,不要出大汗
詢問
癥狀緩解了
8.切不可急功近利,要適當的堅持,很多時候一次就不行的,得病不是一天得的,治病也不是馬上就能好的,要細水長流。
9.時間
白天好,晚上不好,如果沒有病,晚上8點之后就別灸了
治療最開始可以天天,后面可隔天
10.施灸的順序
辯證選穴~確定穴的位置~前行按導~選好站立的位置~和對方溝通,開始施灸~中間的溝通及施灸~封穴按導【灸后】
11.定火和旋火重在補,擺火重在順,灼火重在泄,一般以前面的三種為主,灼火是需要用的時候再用;
12.平常在吃飯走路等時間都可以練手法,比如腰的被動,比如筷子的被動等
13.老年人要多調胃和腎,比如胃可以灸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
老年人要隔天灸,持續周期可以長點
14.十四歲以下的孩子不要泄,小孩施灸不要灸足三里
15.中醫不講病,只講氣,治未病很必要,正常睡覺和調脾胃,很多問題就都可以解決
16.給自己的父母做艾灸,很容易相應,因為這是個很自然的過程
17.灸以前實現心靈的連接,很有好處,你當下的起心動念,對方一定可以感受的到
18.艾餅可以用兩次,用過一次,放好下次還能用, 但中間不要隔太長時間
19.艾灸的順序
先灸陽,后灸陰
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背為陽,腹為陰,四肢為陽,驅干為陰
20.事故處理
很小的水泡不用處理
大的用一次性消毒針頭或一次性針灸針弄破,然后用燙傷膏
然后用紗布或創可貼
寒氣重的人容易起水泡,老年人施灸可能感覺遲緩,不感覺燙也要注意,不可離得太近
21.先把手法練好,把現在教的學好,之后需要什么補充什么比較好,這樣相對好操作,也更容易一點點學會,要多一些耐心
22.接納是一個很重要的學問,如果能接納,很多問題都能自動解決,試問自己【汝有資格否?】,疾病只是一種提醒,不要試圖消滅疾病,而是感恩病的提醒,然后自己去改正,回歸正常,這是我自己該得的,不是誰在懲罰我,而是我的所做導致的,我要改正我的行為;接受是療愈的開始;
23.我信因果是幾分?愿不愿意去接受呢?
四、找穴的方法
阿是穴【天應穴】+特效穴,兩者配合完成
1.阿是穴就是哪疼灸哪,可以灸痛的位置或者以痛的位置為中心來進行取點,構成線或者面來進行灸。
2.特效穴就是針對某個位置的特效穴,可以作為配合,以經外奇穴為主。
3.痛分很多種:
疼,痛,酸,脹,麻,癢
其中酸和麻屬于陰性,比較靠內,相對嚴重
其他幾種比較靠外,屬于陽癥
最怕麻木不仁
4.腫瘤和筋結屬于有形的痛,相對嚴重。可以通過手法按摩+艾灸
5.天應穴配穴原理
中心穴為母穴,其他周圍的穴稱為子穴
A.范圍小:可以手法+艾灸這個位置
B.范圍大:先母【旋火】,后子【旋火】,再整體【擺火】
然后再配合特效穴灸治
五、六大痛癥
所有的痛癥都是因為不通而導致的,疼痛背后往往有深層次的原因,病痛是在提醒我們,我們的生活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變,以便回歸正常的狀態,我們的身體真的很慈悲,一直各種提醒,如果我們不聽,那么也沒有辦法。
身體的疼痛只是一種外在表現,更多的在于內在。比如扁桃體本身是一種是報警裝置,而我們現在有了反應,往往會直接拿掉他,這就像家里有了賊,不選擇抓住賊,而是選擇把監控器拿掉,這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的。
五行與家庭的關系:這個值得好好研究下
A:痛癥:胃痛
1.胃痛的成因:飲食不節【三節】
節制:人在吃飯,飯也在吃人【消耗脾胃能量】
少吃幾口,多吃幾年
節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最好吃當地當季蔬菜,長期遷移的可以根據情況,比如冬天重在閉藏,這樣就可以多吃帶根的植物,比如大米,蘿卜等。
比如少吃轉基因的,轉基因豆是不能發芽的,沒有生命力。吃促熟的動物過多,也容易讓人早熟。
節奏:慢慢吃,有頻率的吃。平穩的向前走。
不渴不喝,只喝熱水
喝流水,慢慢喝
每天八杯水是沒有道理的,每個人不一樣,喝的過多會消耗胃液
2.說明
脾胃的問題,大腸小腸的問題都屬于胃的問題,因為中醫是以大的功能來分的,不是以單個器官來區分。
糖尿病就是脾的問題。
3.胃痛的種類
熱痛實癥
陽明府實癥
血癥:胃潰瘍,可以以大便來判斷,鮮血就是腸的問題,黑血是胃的問題。
寒痛虛癥
著涼吃涼造成,直接上胃,外感寒
如何治
虛寒:補,六府全穴,中脘為主要,至陽作為輔助
實寒:化,中脘,胃俞,脾俞【信號站】
熱:足陽明胃經,循經施治
足三里重點灸,然后朝腳下進行擺法
特效穴:中泉
B:經痛:泌尿系統疾病
1.相關的說明
睡覺可以養人,一定要注意睡覺。小死而大生
不要做為別人看,不要因為外在對比辛苦了自己,要向內看。
陽癥是自身能量與外在謝器抗爭的過程,陰癥是里氣抵不過外氣,進入內【陰癥】,就類似抗日戰爭時期。
顏色不宜特別暗或黑色
月經一般28天為一周期,每次持續5-7天
中醫一定要辯證,不必多,在于精,一個穴位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取穴3到5個以內比較好,15歲以下不要灸肚臍,可以按導
灼痛為泄,溫熱為補,補泄結合為通
2.癥狀
經前:堵
經中:瘀【字不確定】
經后:虛
要在月經前調理
3.常取穴位
關元:以關元為中心
十七椎下,特效穴,用手按也有效
加穴:承山
C:頸痛
頸痛的成因
1.姿勢不良:坐姿~睡姿,枕頭,床不要過于軟。側臥會相對好一些。?
2.寒涼外感? 3.氣血衰損
頸椎問題灸的穴位:
脖子附近的穴位? 1.風池? 2.風府 3.頸百勞? 4.大椎??? 手上的穴位5.養老? 6.后溪
?其他相關說明:
1.傳統說的脖子其實包含頸《脖子前面》和項《脖子后面》,往往痛的是后面? 2.項是陽氣生發最主要的通道,比較狹窄,有眾多經絡通過,所以相對容易擁堵和出問題,是一個需要重點注意的方位 3.手發麻很多都是頸的問題,是頸椎問題的顯現,頸椎問題治好了,這個問題也會隨著好;4.在做以前可以做手法的按導 5.大部分穴位在后面可以借助灸罐來進行協助【如果自己灸的話】?? 6.多配合按導操作
D.肩痛【胳膊等】
1.成因
脾肝氣虛
勞損
2.穴位【老師教】
大椎/膏肓/肩貞/天宗/秉風/肩峰穴
3.穴位【天應穴+特效穴】
可以對重點疼痛部位和特效穴單獨多灸,其他的可以運用擺法或旋火法來進行施灸,可以面寬一點
E.腰痛
1.成因
外傷,勞損
腎虛【多見陽虛】
外感寒涼
2.取穴
腰椎【命門】
關元【補腎】
腎俞【命門兩側】
太溪
昆侖穴
特效穴:泉生足
施灸點以局部為主
F.膝痛【腿等】
1.成因
勞損,風寒
膝為筋之府,6條經筋在這里匯聚
2.取穴
鶴頂/膝眼/足三里【必灸】/陽陵泉【必灸】
六、三穴養生保健
天地融合稱為人
中焦為脾胃,發動機,五行屬土
下面是下焦,上面是上焦
養生不是治某個病,而是調節整體的循環和平衡
1.保養后天之本: 足三里
調整脾胃
2.關元【向下合】
3.太沖【向上沖】
補能量,調陰陽
愿我灸火所觸,疼痛即消除。愿我灸火所觸,病業即消除。
愿我灸火所觸,共病即消除。愿所有施灸者,皆俱此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