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

圖片發自簡書App



渡邊和木月是好朋友,木月的女朋友是直子。木月每次和直子出去玩,都帶上渡邊。直子是那種讓人看一眼就心生憐愛的鄰家女孩。

渡邊和木月經常去打桌球,高考前在五月一個令人愉快的下午,木月邀請渡邊打桌球,哪天木月打球異常認真,眼神里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表情,結果贏了渡邊。然而就在那天晚上木月在自家車庫中自殺了。

木月的青春永遠停留在了17歲。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青蔥歲月里,生命啞然而止。我曾經試圖想要通過閱讀,我在閱讀到這里的時候,試圖猜測木月為什么要這么做?我想看自己十六七歲的時候,頭腦中似乎隱約也冒出來想要自殺的想法,我一點都不敢到到驚訝,畢竟年少無知,不了解死亡的含義。

后來經歷了一些事情,才明白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亡都是遲早的事兒,死對于任何人都是深刻的。


自從木月死后,直子的人生受到巨大的打擊。直子已經習慣了這個男孩時常陪伴在自己身邊,木月死后,直子就神經恍惚,變得有時候候歇斯底里,有時候又異常安靜。

木月的死對渡邊的影響同樣巨大,木月在接下來的十個月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隨便考了所大學,期間竟然睡了幾個女孩……我想渡邊此刻更多的是心靈空虛吧。

木月始終對周圍的人和事保持距離,他不想讓任何人走進他的內心除了直子,而直子除外。

一年后,渡邊偶然遇到了直子,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一雙眸子水汪汪的。接下來的日子,渡邊和直子開始幽會,直到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系,那一次直子濕的很厲害,渡邊讓直子達到了高潮,也是直子一生唯一的一次高潮,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

直子其實是去了精神病療養院,那是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自給自足,處于深山老林渡邊當然找不到了。


渡邊君就這樣和直子失去了聯系,渡邊君人生陷入了新的迷茫。這里有必要介紹下村上春樹創作《挪威的森林》的背景。

20世紀60年代,日本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危機也與日俱增。物質生活的豐富與人的欲求膨脹,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嚴重失衡,產生了迷茫的一代,其實美國也有,被稱為垮掉的一代,那是甲殼蟲音樂的時代。

這篇《挪威的森林》創作靈感來自,村上春樹聽到了甲殼蟲樂隊唱出的曲子《Norwegian Wood》。

在書中有一個人不得不介紹,他是渡邊君的大學室友永澤,是一個富二代,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是自私自利的人,是一個高智商,高情商的紳士,對自己有些清晰的定位,帥氣果敢,深得周圍女孩子喜歡。永澤對渡邊說過一句經典的話:“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當”,可以說永澤是一個高度自律的人,他想做的事總是想法設法不擇手段的做到。

永澤看不起周圍任何一個他的同學,渡邊除外。他兩個認識也相當有意思,是因為有一天,渡邊在看一本書,碰巧永澤路過,喜歡這本書,他們由于一本書成為了朋友,這本書名《了不起的蓋茨比》。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由于永澤的內心和渡邊有某種相似的地方,所以他們經常去酒吧消遣,主要是去搜尋獵物,和漂亮女孩子睡覺……這樣的在書中實例不勝枚舉。

村上春樹在書中有大量類似性的描寫,針對有人說《挪威的森林》是色情書,村上在接受采訪時反唇相譏,說性場面根本就性感,“居然還有人說是色情”。他接著說:

我是想把它寫的純凈些,生殖器也好性行為也好,越是如實地寫就越是沒有腥味。我是以這個想法寫的,但不少意見認為并非如此,說是色情,說現代年輕人難道是那樣不成?可若是連那個都算是色情,我倒是想問那些人到底過的是怎樣的性生活。

聯想到我天朝上國是一個受儒家文化深入影響的國家。到了21世紀,中國的許多大學都沒有開放性教育課程。談性就和談政治一樣敏感,這真是莫名的悲哀。

接下來渡邊了解到直子住進一家遠在深山里的精神療養院。在隨后的一段日子里,互相通信,建立起相互內心的信任,渡邊去深山的療養院看忘了幾次直子,期間兩人相處融洽,可見人心都是需要相互取暖的。

到了直子居住的地方,順便認識了直子的室友石田玲子。小立志當職業鋼琴家,但因精神病而被迫放棄,直子非常喜歡一首曲子《挪威的森林》,石田就經常談給她聽。

關于石田玲子,這里面還有一個小姑事,是被一個學鋼琴的十三歲女同性戀搞得精神失常,那時候石田玲子已經三十多了,不知道作者對同性戀是怎么看的。

為此我查了下資我國在2004年首次公布了同性戀的人數:根據衛生部統計,男同性戀的人數約為500~1000萬,但并未公布女同性戀的人數,不過文中這一段我覺得沒有必要寫,和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沒有多少關系。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既然同性戀入詩,可見在他的眼中,同性戀算得上是很純正的感情了。這倒不是他開通,而是在當時,同性戀并不被視為異常。

原來我們不了解的事情,并不是不真實存在。

在渡邊去探望直子的時候。一天晚上,直子悄悄走出去,在重林深處,用事先準備好的繩子上吊了。

直子永遠停留在了20歲

……

接下來,渡邊君把自己更加的封閉了起來,我還以為他會跟著自殺,為愛情殉葬,謝天謝地他沒有。他收拾行囊,開始長途跋涉的舉行,風寒露宿,走到哪里就睡到哪里,期間沒錢了就打點零工,經歷了身體的疲憊和饑餓,我想是渡邊是想要通過自己這種行為和過去的記憶做一個訣別。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過一切都是徒勞的,直到他遇到了綠子。

小林綠子和渡邊徹同上《戲劇史II》課,大學一年級女生。自家在東京內的大冢經營小林書店。樂觀、開朗型少女,十分情緒化、喜歡跟人賭氣和愛撒嬌。會做關西風味的菜式,有抽煙的習慣。

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

比如這里抄錄一段綠子和渡邊的對話:

我非常喜歡你
什么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正一個人走著,對面走來一只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好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么對你說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塊打滾玩好嗎?”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說棒不棒?

渡邊心中始終無法忘懷的人是死去的直子,綠子是非常愛渡邊的,從一言一行都可以體現出來,這讓渡邊很是糾結,不知道如何是好。好像自己陷入了重重迷霧之中,看不清取舍的方向。

你總是蜷縮在你自己的世界里,而我卻一個勁兒“咚咚”敲門,一個勁兒叫你。于是你悄悄抬一下眼皮,又即刻恢復原狀。直子對渡邊表白后沒有得到肯定的恢復后心灰意冷,玩消失。

這一招對渡邊很有效,渡邊在發現失去直子后,自己最愛的人是綠子,所以他開始通過各種方法找綠子,可是突然之間,綠子好像從人間蒸發了一樣,哪里都找不到。作者并沒有告訴我們,他們是否最終走到了一起,不過這都不重要了,不是嗎?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里,總會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一本書,追憶似水流年,紀念青春歲月里的人們。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