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寶釵可以撕扇嗎?黛玉可能撲蝶嗎?晴雯是否葬花?”
黛玉是個缺少安全感的人,從小父母雙亡,又無不親兄弟,姊妹。因缺少父母,兄弟姊妹的關愛,照顧,依賴,而以自我為中心。
在第二十三回寶玉在桃樹下讀書因不忍腳步踐踏花片,而把花瓣抖入池水中。黛玉帶器具來掃桃花,帶到自己的花冢處埋。黛玉惜物,花瓣為她的情感依托,視花如人,讓它如土為安。二人一起葬花,寶玉知黛玉之趣,之癖好。
在第二十七回寶玉低頭看見仵多各色落花,而拾花欲到花冢葬花,因而聽見黛玉哭吟葬花詞。葬花,葬花詞是黛玉借物而抒發自己的情感和歸宿需求。是因錯疑寶玉不開門,傷春愁思之為,之作。
黛玉因自己的傷春愁思,花是她的情感依托,而葬花。
寶釵是在芒種節,祭餞花神之日,因看到玉色蝴蝶美,有趣,因自己心情愉悅而撲蝶。
晴雯為寶玉換衣服,不防把一把扇子跌折。寶玉心情不好,而責備晴雯。寶玉為了博晴雯一笑而讓晴雯撕扇。晴雯因得到寶玉的情感認同,而撕扇。
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撕扇都是有因,自己的身份地位,情感,人生經歷而發生的事件,是不可重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