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旗:一個簡單的符號
任何一個東西如果想要被信仰,首先要有一個簡單的可以被識別的視覺形象。
LOGO 就像蝙蝠俠自己說的“帶蝙蝠面具并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正義的形象化的象征。而如果策略得當,一個品牌的LOGO同樣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成為某種信仰的象征。
2,一個上帝一般的人物形象
所以,既然要像宗教一樣塑造品牌信仰,就得進行“造神運動”—不論是虛
構(gòu)一個“神”還是美化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
再比如聰明的“海爾兄弟”、佳潔士廣告中看起來很專業(yè)的“牙科醫(yī)生”、雕爺牛腩打得開“味蕾”的雕爺、耐克廣告中永不放棄的科比…
如果想建立宗教一般的品牌信仰,先想好:你找到“上帝”的形象了嘛
萬能鳥------大雕 大鵬鳥
3,一個法典一般的信條
人們買的產(chǎn)品可能并不是因為你能夠提供其他產(chǎn)品沒有的利益,而是因為你相信并且說出了人們所相信的東西。
再比如小米的“為發(fā)燒而生”,蘋果的“Think Different”,甚至羅永浩的“工匠情懷”,本質(zhì)上都是在打造一個法典一樣的“信條”—讓你的品牌說出別人本來就想說的話,這個品牌就會像宗教一樣凝聚人們的信仰。
4,一個傳奇的故事或秘密
任何信仰的背后,都有一個傳奇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一般會包含引人入勝的神秘內(nèi)容。
即使所有的“秘方”都是沒有秘方,所有的傳奇故事都沒那么傳奇,但是你仍然需要這么一個秘密或者故事,它會幫助你建立品牌信仰。
如果想成立一個新品牌,先想想:我能構(gòu)思出什么傳奇而神秘的故
事出來?
5,一個共同的敵人
比如健身房廣告貼出肥胖的照片,讓白領們看到了自己最不想成為的樣子—“一個胖子”。
即使無數(shù)的兒童輔導班,它們宣傳的并不是“幫助兒童成長”,而是塑造共同的敵人、兜售恐懼,并用了那個無恥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如果你想建立品牌信仰,要仔細想一下:我的產(chǎn)品和消費者之間共同的敵人是什么?
6,一些儀式
比如軍隊為了減少恐懼感,就會儀式的要求特別高—疊方塊被子、踢正步并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它可以通過這樣的儀式化行為減少恐感。
對國家來說,儀式有:升國旗、唱國歌、國慶放假、寫愛國宣言、敬禮
等。
比如蘋果公司的儀式就包括但不限于:專賣店排隊購買、新產(chǎn)品發(fā)布會、iPhone的滑動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