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脈象很怪
黃元御進京之后,并沒有直接見到大清帝國規格最高的病人——乾隆皇帝,而是受了一個惡作劇式的考驗。
一個太監把黃先生領進了皇帝的臥室,看到了龍床。床上的簾子是拉上的,里面有什么,看不見。太監過去說,皇上,昌邑舉薦的大夫給您瞧病來啦,里面就伸出了一只手。太監說這就是皇上,黃先生你去號脈吧。
稍有中醫常識的人都知道,中醫看病四個字:望聞問切。看是第一位的,號脈是最后的程序。望、聞、問都比切要重要。不讓見人,怎么看病啊?
現在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你問他什么,他不說,就說你號脈吧,看你能號出我什么癥狀。
每逢看到這種帶著壞笑的臉,就有想抽他的沖動。
但是我不能抽人家,只能告訴他,信我,我給你看,不信我,干脆找別人去。
黃先生不僅不能抽,連我那樣的硬話也不敢說,因為那里是皇宮,床上的病人是皇帝。態度不好,要殺頭滅族的。
估計號脈的時候黃先生心里一定很慌,怎么會這樣呢?怎么越號越不懂了呢?怎么號不明白呢?
號了半天,黃老先生終于下結論了,跟太監們說:“這個病我治不了,皇上是男人,脈象卻是女人的,我從來沒見過這么怪的病,沒有辦法,誰也沒辦法,皇上恐怕活不長了。”(原話是:龍體鳳脈,無藥可醫,恐不久于人世矣。)
黃元御說這話的時候,肯定是戰戰兢兢地說的,敢說皇上快死了,你小子不想活了?
沒有想到,聽到這話的太監們,臉上竟然很詭異地露出了笑容。床上的人掀開簾子走出來了——是個宮女!
原來,這是一場別出心裁的考試!
看到這段史料的時候,我的心拔涼拔涼的?;实凼侨?,醫生不是人么?
太醫院不是那么好混的
不管考驗多么荒唐,戰戰兢兢的黃元御先生總算放下心來,
通過了。于是,他見到了皇帝。
這一年,是公元1750年,也就是清乾隆十五年的四月,離黃元御死只有八年的時間了。
也就是這八年,黃元御創造了他人生最輝煌的成就。開始吧,命運之神在向你招手。
對皇上的病了然于胸之后,黃元御犯下了官場中一個最致命的錯誤,直接導致了他以后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但是我們整個中醫界都要為這個錯誤歡呼,正是這個錯誤,為他日后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為他日后閉門謝客,著書立說奠定了基礎。
這個錯誤是一句話,他對乾隆說:“皇上,您本來沒什么大病,弄成現在這個樣子,一小部分是病,一大部分是用錯了藥,中的藥毒啊!”(原話:三分病,七分毒)書上沒記載當時乾隆皇帝是怎么回應的,但有兩件事是肯定的。
第一件:皇上的病被他治好了?;噬弦桓吲d,下旨黃元御不用回家了,就留在太醫院任職,并賜了一塊匾,皇帝親筆題詞:“妙悟岐黃”。
這幾個字需要解釋一下:“岐”,是岐伯的簡稱,黃,是黃帝的簡稱,岐黃二人就是《黃帝內經》的兩位主角,《黃帝內經》就是以他們倆對話的形式寫成的。所以后世把醫術也稱為“岐黃之術”。“妙悟岐黃”就是夸獎黃元御,你的醫術學得很好,領悟得很妙;
第二件:三分病,七分毒這句話,被傳到太醫院了。一句話在太醫院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怎么?皇上是被我們用藥毒成這個樣子的?
本來看到那塊匾,很多人心里就不爽,你妙悟,我們都沒悟?再加上“三分病,七分毒”,這是給我們所有人上了眼藥呀!
太醫們很生氣,后果很嚴重。因為黃先生給皇上治好了病之后,就要留任,在太醫院上班。這些人將會都是他的同事,有些還是領導。
還沒進門就先給所有的人來了個下馬威,還反了你了?!看我們怎么收拾你!
具體是怎么收拾黃先生的,這種社會陰暗面史料不會記載,黃先生自己的著作中也極少提及,無從可考。我們只知道它的后果:僅僅七個月后,黃先生就打起行李卷凄涼地離開了京城。
要說明的一點是,從以后的事態發展來看,這些事乾隆都不知道。皇帝大人病好了以后,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早就把這 ,位救命恩人給忘到九霄云外了。
功高莫過救駕。這句話可能是專門為戰場上說的,輪到醫生身上,不好使。
前幾年挺紅的一部電視劇《神醫喜來樂》也反映過這一現象,救過格格的命又怎樣,治過貴妃的病又怎樣,只要看不上你,只要觸動了我的利益,欺上不瞞下,整你沒商量,送你兩個字:滾蛋!
當了不到一年御醫的黃元御回了家,想繼續當他的民間醫生。
想得挺美!已經不是御醫的黃御醫低估了太醫院這幫人整人的實力。官府在“上面”的授意下不斷騷擾黃家,王仁區區一個知縣是罩不住的,黃先生的日子過得很不安生。
只在家呆了半年,黃元御不得不重新打點行裝,離鄉背井,去投奔自己的表哥——當時的江都知府孫某。
選擇這個去處,一方面是因為別的無路可去,另一方面,也
是掛念表哥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