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媽媽,我犯錯了,我有一項作業沒做",兒子諾諾的說,"學校讓同學自愿征訂《語文報》,我聽你說咱家這月沒錢了,就沒給你說,所以沒定。"
嗯。這事兒我知道,昨天我已因不配合教學工作,被老師批過了。本來還想回來問問他,沒想到他自己先交代了,還是這種原因。
孩子這么懂事,卻讓我心里酸酸的。
自從我換了工作,便帶著兒子從小城搬到省城,兒子也在省城上了小學。按理說這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但是二線城市的資源多、環境好,生活成本也水漲船高。
只拿住房來說,因為在省城還沒有房子,所以,現在還在租房居住。每個月的工資除過房貸房租之外,也僅夠日常開銷罷了!所以,我經常拒絕孩子的各種非生活必須的要求,即使偶爾答應,也是提了各種附加條件的。
但在學習生活上,我是絕沒有虧待過他的,雖然無法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但除了房子問題外,在其他方面,最起碼也是一個普通小康之家的生活水平。真不知道他為什么會這樣認為。
難道,是我平時對待他各種要求的態度,間接的給他灌輸了極端的消費觀念,才被孩子誤以為,錢才是最重要的事?
想起了最近他的一些反常表現。
有時候他會說,媽媽,小明家房子好大呀,他們家有六個房間;
有時候他會說,媽媽,小明有樂高所有的套裝;
有時候他會問,媽媽,你希望咱們家有錢嗎?你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免費的嗎?
每次他說這些的時候,我只是一笑。作為成人來說,我們明白孩子間的談話有時只是吹牛,也明白他只是想什么說什么,并無對錯好惡之分,但,我該怎么通俗易懂的告訴他,孩子,錢很重要,而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并不僅僅是錢的多少?
2
最近《天才槍手》熱映,里面幾個窮孩子在貴族學校的經歷令人不勝唏噓。
電影劇情,大概就是講窮人家的聰明少年琳和班克,出賣智商和底線,幫富人家的笨孩子作弊賺錢的事。
在影片的最后,班克得到了錢,幫助家庭脫離貧困,卻因為作弊被抓記入檔案,永遠無法出國留學;而琳則在同伴被抓之后,被內心的道德感煎熬,在父親的支持下選擇了坦白作弊的事實。
我不想探究作弊這件事,它只是一個話題的線索和背景鋪墊。我們需要探討的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在面對金錢利益的誘惑時,如何與自己和解的問題。
一個聰明過人的窮人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超越了階層,來到一個超出他認知的世界,這種震驚是顯而易見的。
他們既驕傲又絕望,因為他們苦苦為之奮斗的,想要到達的目標,僅僅只是富孩子的起點而已。他們曾經以為只有努力,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到頭來,也只是為富孩子出售作弊服務而已。
有段時間有句話點擊率很高,吸粉無數:圈子不同,不必強容。但有時候,即使你不主動融入,不同圈子的差異帶來的沖擊也是客觀存在的。
你在選擇國內哪天旅游線路最經濟實惠的時候,同事告訴你,沖繩很好玩;你剛換了全套的國貨化妝品,朋友信誓旦旦的告訴你,雅詩蘭黛就是比自然堂好用;你在為要不要買一件五百元的風衣糾結的時候,同學不經意的說,風衣要一千塊以上的才能穿。
每個稍有自尊的人,在面對這種場面時,內心多少都是有些觸動的。
成人尚且如此,遑論少年男女。
3
好些年前,湖南衛視有個欄目《變形計》挺火的,連續播出好多季熱度不減。節目內容主要就是請富人家孩子和窮人家孩子臨時互換身份,互相到對方家中體驗生活。節目設置的初衷我想一定是積極的,讓窮孩子開闊眼界,讓富孩子學會感恩。
但每次看節目,我都特別同情那些窮孩子。因為富孩子到窮人家受幾天罪,頂多只算是王子公主周游民間體驗生活,而對于窮孩子來說,他從深山到都市的差距除了震驚之外,會不會多少有些對命運不公的感嘆!
意志堅定又聰明的孩子也許會奮發圖強,立志跳出窮門,改天換命。但更多普通的窮孩子會不會在不同價值觀的沖擊下,走上另外的道路?
我記得有一期節目里有個窮人家小姑娘,她來到新家之后起先很乖巧,但上了一二天學后,就不好好學習了,翹課出去找工作。等節目組的人找到她時,她說,她看到高樓大廈很漂亮,新家衣食住行條件都很好,想通過這幾天好好掙點錢為自己家中父母減輕負擔。
看到這里我哭笑不得,雖然節目組和觀眾一致覺得這孩子懂事孝順,但我看到的是一個普通窮孩子在面對巨大落差后的應激反應,她急切的想要掙更多的錢,來改善自己家庭的窘境。
我們無法去指責一個孩子的急功近利,我們需要指責的是社會輿論媒體對窮人家孩子孩子價值觀的戕害。
4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社會輿論各種媒體開始對窮人充滿了惡意。窮好像成了一種原罪,只要你窮就會被貼上各種標簽,懶惰,自私,狹隘,低智,連跳出窮門的青年才俊娶了城市小康家庭的姑娘都要被貼上鳳凰男的標簽。
媒體輿論成功學大師一個勁兒的給你販賣各種發財秘訣和雞湯成功學,商業老板營銷大師卯足力氣給你說,成功就是珠寶首飾和迪拜,coco ysl 塞班島。你不努力就會窮死,你窮死了你活該。
殊不知,成功這種事,怎么會真的就是僅憑努力能達到的?你試試努力搬磚能發財嗎?
窮是會影響人的格局,人的眼界,包括人的發展,但擯棄那些因為窮所帶來的符號,這些窮人們面對生活窘境時的樂觀態度,即使遭遇打擊也要頑強活下去的勇氣,與命運抗爭時表現出來的堅持和勇氣,難道不是更應該被歌頌和贊美嗎?
5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描述了改革初期黃土高原上一代青年人在當時社會環境下對命運的抗爭,里面少安的話讓我很受觸動。
他被開大會批斗,說起為什么私分那些邊邊角角的豬飼料地,他說,叫天天不下雨,叫人,人能有幾個辦法?!
看到這時我的心是酸的,在當時的條件下,作為一個靠天吃飯的行當,你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但《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被一代又一代人奉為經典,不正是那一個個平凡的人,即使在怎樣逆流的生活里,也永不妥協,積極向上向善的生活態度打動了我們?
所以,從今天起,我要告訴孩子:
貧窮與富有從來都不是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全部指標,能定義我們的,只有面對生活不屈服的勇氣和向著目標奮斗所走過的路程。
至于錢的事,好像誰沒窮過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