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我說從今年到現在,我在付費學習上花了近萬元。我以為他會驚訝于我的付費學習,畢竟你想學的大多數資料都是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的。沒想到他卻說,雖然我沒有像你一樣刻意去學習理財、寫作或者舞蹈,但是,我每天會花費5到10元在微博上“圍觀”。他見我不明白,就繼續解釋道,如果你關注的微博名人或大V,有人花200元向他(她)提問,當你恰好對此問題也感興趣時,就可以用1元“圍觀”問答,看到答案!(挺有意思的,可以看截圖)
我們都是屬于樂意為知識付費的人,于是聊起了為什么在這個幾乎可以免費獲取任何知識的時代還愿意付費學習。
01置換自己的時間
作為一個擁有十多年網齡的網蟲,我曾經無所不用免費資源。找書、看電影,那都不是事兒,只要用點心就沒有找不到的,并且這種尋找資源的本領,也成了我炫耀的資本,讓我非常有成就感,感覺能為自己省下幾個億似的。
可是,三年前一次在網上找學習教材的事情,給了我深刻的教訓。我下載了無數個網絡版本,要么字跡不清晰,要么內容殘缺,要么排版混亂,甚至中間還隔幾頁就會有培訓機構的廣告,最后花了近兩個小時,才找到既清晰又完整的版本。可是這個過程消磨了我的耐心,使我變得焦躁不安,讓我本來高漲的學習積極性大跌,后來看到書店紙質版的資料不過也就二十多元。然而,我找免費資源不僅花了好幾個小時,按工時算的話,我真是損失慘重,并且這個過程中還打消了我學習的積極性,想想就覺得悲哀。
現在,我基本都會花個位數的價錢在一些閱讀平臺購買正版的電子書,對于特別喜歡的書也會購買紙質版。同時也注冊了某奇異的會員,有時間了就可以看自己想看的電影,高清且沒廣告。還在某學習平臺上購買了一些網絡課程和資料,這些資料不僅比免費的要有價值的多,而且還省去了整合資料和甄別資料的時間和精力。不過,付費置換時間是一個相對概念,你覺得自己有時間和精力或者這個資料不太重要,那就沒必要付費了,你可以慢慢找免費的。
所以,我覺得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而不是找免費資料和看無聊的廣告,畢竟,人的一生時間才是最珍貴的,浪費的每一分鐘,都是自己的生命!
02系統學習,少走彎路
去年,我開啟了瘋狂的學習歷程,千聊、荔枝、朝夕日歷、職場充電寶等平臺,幾乎每天都會發布一些微課,每節9.9元,但如在朋友圈轉發就可以免費進入聽課。我初期頻頻轉發,加了好幾個微課,每天都特別積極的去聽、記筆記。
一段時間之后,發現自己花了那么多個晚上并沒有學到太多東西,和當初預想的大相徑庭。學的知識非常零散,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免費授課的老師大都很年輕,可能希望通過免費平臺來積累授課經驗和積攢人氣,所以,水平有限,對于知識的講解只是隔靴搔癢。二是,有些微課只講入門知識,想通過一節免費公開課吸引大家參與付費課程,這樣你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不過是聽了場宣講會而已。
所以,碎片化的信息,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導致自己花的時間和獲得的知識不對稱。
此外,讓我深有體會的還有學習理財這件事。四年前我就有開始了解理財,但都是免費的資料和斷斷續續的視頻講解,因此,很多時候不明所以,導致自己的盲目投資,收獲了血和淚的教訓。
現在系統全面的學習理財之后,發現自己豁然開朗,有問題了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問,短短半年,就有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說明名師很重要,他知道如何因人施教,如何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讓你能夠撥開外表看本質。
所以,付費學習可以讓自己所獲得的知識更加完整,更加系統化。
03花錢比意志力靠譜
意志力薄弱的人對這點應該頗有感觸。有時候,因為成本較低,所以對學習不夠重視。之前同事辦健身卡送了一張季度卡,她送給了我,開始還可以堅持去了幾天,但當我有點事情,或者不想學的時候,就會想反正不學我也沒什么損失,于是,就會產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念頭,我也確實這樣做了,所以健身收效甚微。
后來的理財課和舞蹈課,我都堅持下來了,因為,我花了錢呀,不學回來,怎么對得起我辛辛苦苦賺的錢呢?落下一節課都會讓我覺得心疼肉疼,有時候對于沒弄清楚的知識點或者沒學會的舞蹈動作,自己私下會努力的練習,害怕跟不上就會落后其他同學。所以,付費學習對于像我這種間歇性滿懷斗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懶人,是非常有效的。付費相當于找了一個隨時監督我的小伙伴,是我堅持學習的最大驅動力。
想起前幾天寫的一篇關于理財的文章,我在末尾備注可以留言郵箱,準備把電子書共享給大家。到現在為止,我發了123封郵件,每發完一封郵件,我都有留言“收到回復”,但是,真正回復我的只有十分之一左右。我在想,連回復都不愿意,估計也不會愿意去看書,不過是一時興起而又不用花錢就留了郵箱而已。
04思維的改變和圈子的提升
之前在一家設計院工作,平時都很忙,業余的時候就是打牌和逛街,其實不太喜歡這種生活方式,但是身邊的朋友都好這一口。后來,考入了事業單位,幾個女同事會經常在一起,話題一般都是對這個社會一些熱點問題的看法,不限于經濟、文化、地理、娛樂,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思考問題。我想說的是圈子和朋友真的很重要,他們會影響直接影響到你。
真正改變我的是我的理財老師,他和我同歲,卻通過自己的投資理財身價過百萬了,這并不讓人驚奇,但他是一位程序猿,卻文采了得,已經出了自己的書,日語超級棒、唱歌好聽、長得也帥……,重點是人家已經這么優秀了,還非常努力。
每次看他寫的文章,聽他分析理財,我就感覺醍醐灌頂。他推薦的書我都買了在看,覺得確實不錯,他分享的學習方法我也在用。和他接觸之后我的思維有了顛覆性的改變,對時間和金錢有了新的認識,自己也比以前更自信了。
我們一同跟他學習的同學,都會互相幫助,互相解答難題,分享學習心得,相互監督,共同進步,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也構建了一個新的朋友圈。
古話說的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我現在是體會頗深。
另外,付費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
平時看到寫的好的文章,我會點贊,如果文章對自己有幫助,也會打賞,雖然不多,但卻是自己的一點心意和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即便他愿意分享自己的經驗,可那也是他花了很長時間學習、消化和總結的。而且我也期待看到他分享更多、更高質量的文章。
所以,我覺得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你可以有選擇的付費學習,不僅讓你事半功倍、精力集中、督促學習,而且這種通過接觸牛人,致使自身思想的改變和圈子的提升,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但是,知識付費學習這個新興市場如其他新興產業一樣,頗受爭議,這需要我們理性的對待,它的弊端如下:
第一,需求者的盲目跟風
當付費學習成為一種時尚的時候,很多付費用戶不是在買知識,而是在為喜歡的人格花錢。因為知識付費,本質上是一種喜歡經濟。這種沒有標的物的商品,通常會靠營銷手段來取勝,這就會讓消費者陷入盲目的跟風中,缺乏辨識。
第二,對知識的不求甚解
供需關系形成后,供給者為了滿足需求者只能提供最簡單的答案乃至最趨時的內容,需求者也會滿足于這些沒有論證與驗證的回答。這種以解決知識需求難題為出發點的知識付費,同樣是在花錢獲得碎片化的知識,不能使知識完整化,系統化,這恰恰是在抹殺、消解知識本身的系統性和復雜性。
第三,錯誤的價值導向
知識付費是滿足用戶終身、跨界、碎片學習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因為它是無標的的商品,就會引起錯誤的價值導向:只有付費才能學到真的知識,而且價格越高越好。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理性消費,選擇最合適自己的。
因此,雖然付費學習飽受爭議,但是我覺的它一定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那些靠營銷取勝的知識付費微課最終會被淘汰,脫穎而出的將是那些品質優、內容佳、口碑好的知識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