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S在愛奇藝有檔新的綜藝節目,叫做《姐姐好餓》,我看了兩期,基本還是貫徹她往常非常大膽的主持風格,摸肌肉,整嘉賓,飆演技,但是似乎整場都彌漫著一絲尷尬的氣息。第一期的嘉賓黃渤素以反應快,情商高而著稱,但是對小S的突然跪地,脫鞋聞腳等都有點hold不住,做完菜后小S又開始追問林志玲和她的比較,此時又想忠于內心又想不讓節目冷場的糾結表情已經讓人忍不住呼喊:“放過他吧。”小S要求黃渤罵她,而黃渤一番聽起來“太真實”的罵辭居然令小S當場“飆淚”,雖然是節目效果,但是看起來還是太尷尬了。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期因為嘉賓的幽默和情商,還是頗有笑點的,雖然尷尬再所難免,倒也微有期待,畢竟是新節目需要適應過程。
但是!到了第二期,我看到一半就忍不住關掉了頁面。李治廷有些太一本正經了,原本男神做菜環節小S都會徐徐引導問一些問題或者挑戰一些難度,制造一些節目亮點,但是明顯第二期的李治廷不會做菜,而做菜環節又太過認真,小S的問題拋出去就像是一顆顆帶著火星的煙火投入了河水中,激不起半點波瀾,這時候已經上演無聊加尷尬了,小S多年的梗似乎開始失效,加上節目“助理主持”那強行到生硬的贊助廣告已經讓人無力吐槽。看完節目,底下是滿滿的評論:“沒有了蔡康永幫她收尾,一切都顯得太尷尬。”換一個嘉賓,效果就大打折扣,連做菜都是由廚師來完成而草草收場,小S想必也有點有心無力了。于是,節目的點擊量從第一期的4000多萬跌到了1000多萬(我是愛奇藝上看到的數據)。
這不由讓我想起了幾個月前東方衛視為謝娜打造的一個脫口秀節目《娜就這么說》,我看了一兩期,也有同樣的尷尬感,一是脫口秀的部分謝娜拿自己的經歷來說事,原本想引發的笑點卻幾乎成了冷場的點,這與快樂大本營的現場效果起到了巨大的反差對比。同時也許因為人生經歷還不夠沉淀和豐富,讓人不免擔心說完這一期下一期說什么;而謝娜經常說完上半句,就接不到下半句,同樣讓人疑惑準備是否足夠充分。某一期曾寶儀來,節目在最后莫名其妙搞了個場來考驗曾寶儀的反應,更是弄得嘉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尷尬到爆了,不明白這樣的梗是為了什么。同樣,《娜就這么說》從開播之初就爆出收視率持續下降的消息。
為什么在《康熙來了》和《快樂大本營》上可以發揮所長,被人們所喜歡和接受的兩位女主持人在自己的節目中會不盡人意?我僅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第一很明顯是她們之前都有個好搭檔。
蔡康永知識沉淀深厚,講話起來娓娓道來,不經意間就能說出一些人生道理,對于豪放和鬼馬的小S,他能夠用自己潤物細無聲的主持能力兜住,搭檔再出格,他也能轉圜,收尾,救場,所以小S沒有后顧之憂,但是失去了搭檔的小S需要獨自主持節目時,她的過火,她的老梗,在沒有人巧妙化解的情況下變得難以掌控,再碰到不會應對的嘉賓,真的讓人時時尷尬到冒冷汗;同樣,謝娜的搭檔何炅,高情商,一流的應變能力,豐富的經驗,廣闊的人脈,這些都能夠保證謝娜放心大膽地發揮自己搞笑的能力,看看快樂大本營,其實謝娜很多令人發笑的動作或者語言都是在何炅的引導或者配合下完成的,而無論如何過火,何炅都能作為把控者把場子收回來。失去了何炅的謝娜因為失去了良好的助力和完美的配合開始顯得吃力。
第二個原因我覺得來源于一種陪襯。
《康熙來了》中陳漢典永遠作為一個助理主持待在一旁,有時候顯得有些不起眼和尷尬,大多數時候的他都是作為模仿者出現,站在一旁唯唯諾諾更加顯得小S的突出和鬼馬精靈以及自由自我。人們喜歡這種對比而產生的差異感。同樣在《快樂大本營》中這種對比更加明顯。作為同時女主持的謝娜和吳昕,兩人在一個場子里,反應能力,搞笑能力,掌控能力都經過對比無限放大了。吳昕的不善言辭更加突出了謝娜的大膽和無厘頭的搞笑,而我們也明顯地感覺到,何炅更喜歡在主持中帶上謝娜一把,而不是吳昕,因為大多數時候她都接不上,讓人有些無奈。
第三個原因還是主持人自身的沉淀吧。
我覺得主持人除了過硬的主持功底和迅速的反應能力之外,自身的沉淀也非常重要。這既包括了豐富的人生經驗,也包括了讀書所帶來的知識沉淀。能夠做到舉重若輕的主持,這些因素也必不可少,尤其是這種脫口秀或者互動型的節目。所以我們會被那些沉淀夠深的主持人所吸引,比如:孟非,汪涵,蔡康永,何炅等等。一個人在背后所花費的功夫,在臺面上就一目了然。小S和謝娜無疑是極具個人特色和天賦的主持人,但是若是在此之上,能夠再沉下心多去積累一些別的東西,相信她們的主持會更得人心。
最后一個原因是平臺的緣故吧。
在熟悉的地方總是更加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畢竟一個節目除了主持人,也要靠整個后臺團隊的靜心制作和配合。小S和謝娜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團隊,來到新節目,肯定會有水土不服的地方。雖說《姐姐好餓》是號稱《康熙》原班人馬制作,但是畢竟離開了大本營,老板也換了,從而整個制作流程肯定也會有所差別。《康熙來了》和《快樂大本營》都是擁有十多年歷史的老牌節目了,擁有非常良好的觀眾基礎和扎實的團隊運作。尤其是財力雄厚的湖南衛視,稱霸地方電視多年,擁有的后期制作人才也是很多地方不能比的,我看節目的時候經常甚至覺得,他們后期的字幕組在搞笑效果上有一半的功勞。有時候有些片段或者梗并沒有那么好笑,但是強大的字幕組打出一些備注,或者想象時,就讓人忍俊不禁。這一點在《爸爸去哪兒》里面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有時候倒不為人物而笑,而是字幕組和效果組(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名稱,我隨口說的,就是那些做夸張效果的團隊)實在讓我不得不笑,太有才了!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小看法。從團隊主持到個人支持,無論再出色,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磨練和成長的。只是從目前來看,她們兩位還是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希望未來能夠把節目越做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