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圓桌派節目上蔣方舟說過有一次去理發,托尼老師隨口就問她“阿姨喜歡什么發型?”,搞得這位80尾巴的“少年作家”相當難以接受,但不得不承認,最近這些年時間像是按個快進鍵,一晃已入中年,最年輕的80后也30歲了!
“80后”當年可是年少輕狂的青春代名詞,好像還是昨天的事兒,80后的一代人至今不愿意打心里接受自己已入中年這件事,但的確,身邊的一年年悄然發生的變化不得不正視這一事實。
看看周圍,發現自己行業圈里當年一塊背刑法,考司考的人,有的已經變成了某某協會主任,某某律師主任,當年一起考研的同學,已經是副教授了,前兩年看新聞說85后縣長,還是一些以某總相稱處事老成的企業老板,一翻身份證發現,85后!一不小心就發現他們不但已經成長為社會棟梁,都要變成“前輩”了,老了,不服不行。
還有一些社會信息不斷地提醒你,可別把自己當少年了!聽說一些互聯網企業勸退高齡員工,對“高齡”的定義正是80后一代且沒有進入領導崗位的員工??膳?!35歲已經成了80后一個可怕的事實。還有某超市為慶開業打出“40歲以上老人憑身份證領十個雞蛋”的標語,看得人想罵人——這一定是90后00后們寫的,00后都21了,可不上班了嘛!
還有,2021的春節聯歡晚會,只有劉德華覺得屬于我們。
80后這些年活得不容易,親身體會。
城市的,父輩工人,到我們這一代,分房沒了,工作也不包分配了,只能靠自己打拼。別提啃老,80這一代大多數沒得啃,說不定還有很多已經開始要贍養長輩老人的,畢竟我們父母那一代太多人沒有社保,只能靠兒女。
改革開放激蕩三十年中,60后、70后正值壯年,當仁不讓是社會的主宰,改革開放的紅利被他們一代盡收囊中,80后只能跟著跑,隨風飄,當他們資產變現的接盤俠,然后背上一身按揭,運氣好的,識時務的80后抓住機會分到餅,還有很多被社會發展碾壓的透不氣來,上不去,下不來。然而,社會卻一點也不客氣,該承擔的責任一點也不少地如期而至,結婚育子,當爹當媽,當叔叔當阿姨,還有老家結婚早的眼看要當爺爺的都有了。。
80后,狂浪不羈,說走就走,青春,水手,時間已經一點一點把它們從我們身邊拿走了。父母快老了,孩子慢慢大了,單位里,以前還不習慣有人叫X哥,現成都快變X叔了!
隨之而來的還不止這前30年的盤磨,35歲后職業瓶頸又要來了。IT界突出,其它行業也一樣,一般這個時間從業十年有余,打工吧不甘心,體制內公司里待煩了,早已受不了會上70后領導罵人的一張臭臉,創業吧又要資金又擔風險,80后們早已不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了,有子女有家庭有房貸,尤其大城市,一個月開支動轍兩三萬打底,哪敢說走就走。還有一部分前些年抓住個機會賺了錢的80后,如今無不面臨瓶頸,不調整就是坐以待斃,調整,一眼的迷茫。曾經的理想報國,壯志恩酬的話現在偶然想起會覺得這話“幼稚”。
總之,90后00后已經勢不可擋成長了,他們和我們當初一樣理想報國壯志恩酬地來了,律所新來的實習生許多都有國際高校碩士畢業,他們背后還站著60、70后們供他們“啃”,沒錯,就是十年前盤剝我們的那一代!
80后,再不奮起一搏,此生危矣!
怎么解決年齡危機?對這個想法,筆者這兩年稱之為“80后大叔的最后的倔強”,或者叫“救贖”,簡單列了幾條,以供交流:
1、關注身體。別再胡吃海塞了,吃個七分飽,吃點青菜,開始喝茶,無論什么場合都不要喝醉了,傷身體,也沒必要了;已經減肥的要堅持,還沒開始減肥的就從2021年開始減肥吧;戒煙,別說做不到,如果這個都做不到,往上看6行,不論你能掙多少錢,至少你的青春完了,你懂的;
2、篤定行業領域,持續修練。80后已經不允許再迷茫擇業了,許多前途已經有了確定性,那就擇定專業做深做透,以后配得上咱一頭白發和悶騷的情懷。別頹,咱有優勢。更沉穩了,畢竟80后已經在社會上被盤10年甚至20年了,遇到問題不緊張,還有,80后有經驗有精力,已經是比較靠譜、行業中堅力量的代名詞了;
3、嘗點“新”的。比如學個外語,做飯,音樂,攝影,或者寫作。別說網購是小孩子和女人的事兒,時不時給自己網購點小東西,有個小期待,記得曾有人這么定義中年人的“油膩”:除了日用必需品,不再購物了。
4、做減法,減無效社交,人生下半場了,時間可貴著呢。減花銷,不裝了,不攀比豪車,因為你未必比得過有6070撐腰的90后00后。衣服,除非自己喜歡,不必追求名牌;
5、回歸生活。據觀察,社會經濟粗放式高增長已經沒有了,此時大刀闊斧創業無異于一把呼聲不高的豪賭,最終落個寂寞已是幸運。以踏實求進,以質取勝,做實業的把握住10%利潤率才能笑到最后,一夜暴富是野騙子哄窮傻子的。享受與孩子家人之間的陪伴,這事很有高級感。理想報國可以有,情懷不能丟,堅定方向踏實前行就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