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寂靜法師談教育的文字,慈悲溫暖中更增了一點明白。
“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法師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上有很多精辟之言。這一句對于為人父母者,尤為警語。
很多父母抓孩子抓得很緊,成績、才藝、品德,色色努力,培植著自己的孩子,竭力讓他長得最好。
同時,做父母的又往往忽略了自己。
很多家長,特別是母親,為了孩子,早上起得早早的,為給孩子做可口又營養全面的飯。晚上,把洗干凈削好皮的水果端到孩子面前。休息日也不休息,接送孩子學這學那的,累了一天還要強撐著收拾屋子,給孩子一個舒適干凈的學習環境。父母們還給孩子講各種“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輔之以鮮活的事例。
只是,有的時候,父母們付出了這么多的辛苦和努力,在孩子面前,仍然得不到孩子發自內心的尊敬。
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父母已經不大優秀,最主要的表現是:父母們基本上都不大看書學習了,他們早放棄了對自己成長的要求。
所以,很多孩子最佩服的恰恰不是他的父母。
懶惰庸碌不思進取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孩子遇強則強、永遠進取,其實是有點難為孩子的。
父母是孩子的未來。父母的樣子,是孩子未來的一個映像。一手抓緊孩子,一手也抓緊自己。孩子才更有開闊的未來。
“不管好壞順逆,我們都應該全然地接受。”
事實上,對于命運的饋贈,人們常常只肯接受那些好的,而拚命推開那些壞的。在看待成長中的孩子時,一些家長也犯這個錯誤。
孩子的進步自不需說,孩子頑皮了,犯錯誤了,尤其是學習成績退步了,一些家長便急了,可能對孩子訓斥甚至打罵,也可能趕緊地送孩子念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表面上看來,家長似乎是不接受孩子的錯誤或者是失誤,細想一下,家長們不接受的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可以犯錯這樁事。
孩子犯錯這個命運的贈品,家長不肯要。
當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的不妥言行,還可能是對孩子未來狀態的一種焦慮,實際上,也是不肯接受孩子的未來會摔跤會疼痛這樣的命運壞禮物。
好壞順逆,都是相較而言。無好,哪見出壞?無順,怎知有逆?命運總要把它們捏擠到一處才肯出手相贈。既然如此,接受好了;既然接受,笑著接受好了。
屬于孩子的那點逆,遇到是正常的,也總會遇到,做家長的,把心態放得再平和一點,把性子放得再緩慢一點,接受起來,也不大會有困難了。
愛孩子,就接受孩子的全部吧。
接受以后,再輔助著他成長。
“收獲的喜悅往往使我們忘記了應該繼續播種。”
世間本沒有一勞永逸的事。
很多父母在自己孩子成長教育的事情上面,卻常常幻想著一勞永逸。
指望著與孩子一次談話或者給孩子一次教訓之后,孩子就改掉這個毛病。
天下哪有這么便宜的事?
(201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