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多寶
我一直覺得沒有全然的陪伴到他。沒有伴隨每一個成長,他遇到沖突了,我不在身邊,他害怕了,我不在身邊,他開心了,我不在身邊,他哭了,我不在身邊。他的一舉一動,我都沒有親眼親身體會到,而只有下班后和周末的時候,才能陪著他,他晚上睡著了,我不在身邊,他早上醒來了,我也不在身邊,錯過這么多,我內心無比內疚和心痛,本應該陪伴他的年齡,卻因為自己的匱乏而不能讓他享受到媽媽對他的更多關心。所有內心一直一直有個聲音無時無刻不在鞭策著我,全職帶多寶吧,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可現實卻是,我一天天的拖下去不敢選擇,因為現成有人帶,因為現實沒有錢,因為自己不敢主動選擇,因為害怕……于是,我一邊煎熬,一邊無力,一邊敲打,一邊撞擊著我內心。
于是就開始找生活的茬,如果老公能賺點,如果婆婆不在,如果我再能力強點……
發現更痛苦,因為這些都解決不了我內心想陪伴多寶每時每刻的過程。
我想我該來好好思考一下這幾個問題了:
1.為什么我這么愿意和希望能陪伴多寶?
2.為什么我現在不能做到全職陪多寶?
3.除了全職陪多寶,還有沒有其它方式能達到我想要的陪伴?
第一個問題:為什么我這么愿意和希望能陪伴多寶?
我不希望錯過一個做媽媽的任何過程
我希望可以陪著孩子,讓他通過我,一點一滴的感知這個世界,我想讓他學會愛,我想通過和孩子的相處,帶給我和他快樂。
我想盡一個母親的責任,和天然的母性
我喜歡和多寶一起去探索這個世界,用我的高度,用他的純真度,來認識這個世界
我不希望他因為我缺少陪伴,而需要去背負一些其它大人(特別是婆婆)的負面情緒和信念。
一部分出于母性的使然,一部分出于我個人屬性的特質,一部分出于我的信念需求,一部分出于愛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我現在不能做到全職陪多寶?
如果全職帶多寶,我需要放棄工作,我擔心放棄工作,沒有收入,會讓我無法生存,會讓我需要面對老公的支援才得以生存,我害怕被老公嫌棄,我害怕看人臉色,我害怕受老公氣,我害怕腰桿不直,抬不起頭,我害怕自做自受。
我擔心我主動放棄一個老人來協助我帶孩子,當我體現累的時候,會被眾人批評,指責,嘲諷,說我自討苦吃,有福不會享,自作自受,被世人嘲笑,嫌棄,攻擊。
如果我被老公和世人指責嫌棄了,會怎么樣?
我會孤立無援,只有我一個人,很可憐,很孤獨,茫茫人海無依無靠,與多寶相依為命;腦海有一個感覺,就是一個很小的孩子,站在路邊,天空昏暗,空無一人,茫然,無助,孤獨,恐懼,迷漫著……不知該往哪走,在那里停留著。
這應該是我很小時候經歷過的感覺。而現在陪多寶這件事,直接勾起我的這種感覺和記憶。我不敢去面對,這種孤獨無助的恐懼大于我想要去陪伴多寶的渴望;所以我一拖再拖,被動選擇,但這個渴望一直都在,所以內心備受煎熬。左右夾擊,讓我無從選擇,搖擺不定。
在這里我看到我有一個信念:我是一個孤苦無依,很可憐的人;當我沒有辦法工作賺錢時,我就會很慘,這是真的嗎?如果我沒有工作了,就一定沒有收入嗎?如果我選擇自己帶多寶,就一定會遭到老公和世人的指責和嫌棄嗎?這個還真不一定,我知道一切事情的原由都是因果創造,如果我有這個因和種下這個種,那會,如果我翻轉我的這個信念,那就不會。而事實是,我跟老公也溝通過幾次,他由我選擇,如果我愿意帶孩子,那就帶。雖然他不是那么歡快的贊同,但真的來帶,他不一定會嫌棄,而也許會更好的協助一起來帶多寶。而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沒收入,沒收入了會怎么樣?會面對很多開支,費用,負債,怕自己承受不了,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只是不想去承擔那么多;還是覺得要承擔的大于內心的渴望,所以放棄選擇全職陪伴多寶;(真的發現一個信念系統層面的規律,如果我們猶豫不決做還是不做時,而結果一定是,選擇那個對于我們的信念系統來說,更能承受和面對的那個;比如:面對做的渴望大于面對不做的恐懼,那么我們會選擇做,如果面對不做的恐懼大于做的渴望,那么我們會選擇不做,就像我的這件事情一樣,面對陪伴多寶的渴望小于我去面對沒有收入和被嫌棄的孤獨恐懼,于是我現在的結果就是選擇要有收入,在這個基礎上去陪伴;)
真想層面: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實相都是我創造出來的,既然我能創造痛苦的事件,那也能創造快樂的事件,我能來到這個地球上,就不是一個孤苦無依的人,我能感覺到自己的感覺,我能學會和打開覺知,我會深入自己的內心去感覺一切,這是一種極大的幸福,并不可憐,在靈魂層面,我相信我們是生生世世不滅的靈魂,此世來這里,是為了轉化我的業力,發揮的我才華,完成我的使命,體驗一切,回到愛里。在生活中,我有一個大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弟弟,妹妹,七大姑八大姨,太多了……還有很多朋友;從事實層現來看,我并不是一個無依無靠的人,而正好相反;從心理層現來看,我在覺生活,學習成長,心內非常清晰的知道,有一群的心與心,魂與魂交流的伙伴在一起;我并不孤獨;客觀來看,我的孤獨感,可憐感,遺棄感來自于我小的時候,被爸爸媽媽無意識的行為對待后,我在事件中經歷到的一些感覺和自己的解讀,把自己定義為一個被遺棄,可憐的,孤獨,無依無靠的人;我也是一個母親,我知道,每個媽媽最深底處的都是愛著孩子的,只是沒有學會如何去愛,就像我的媽媽,只能用她僅有的方式來愛我,帶著她的情緒和信念,和我相處,并把我帶大;我想我的爸爸也是一樣;而這也是我自己選擇的,因為我選擇這個媽媽爸爸,我的這個意識在這個肉身里發芽生根;
第三個問題:除了全職陪多寶,還有沒有其它方式能達到我想要的陪伴?
有,在我目前的這個階段,能感覺到自己的屬性和使命范圍,是陪伴和守護,陪伴孩子探索自己,陪伴人類探索自己,那么陪伴多寶和我的使命屬性是可以結合的,甚至可以通過陪伴多寶的成長,而更好的發揮了我的才華和屬性;這是一個方面可以去嘗試的。
我知道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繼續親子沙龍,照顧好自己現實層面的顧慮,在沒有全職之前,繼續用周末的時間和空閑的時間陪伴多寶,一起探索;然后開始嘗試全職陪伴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