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初上大學時,聯絡感情還給靠書信。雖然有電話,但一棟宿舍樓就一部電話,常常守宿舍的大爺在樓下喊:“502,某某有電話。”飛身下樓的過程中電話可能已經斷了。想來還是寫信靠譜。
十一點鐘宿舍準時熄燈。炎炎的夏夜,點上一支燭,攤開信紙,鋼筆劃過的痕跡:“親愛的,現在還好嗎……”
之后我們有了EMAIL、QQ,有了微信。手寫的勾通方式是乎已經失傳。但有時,即時收到的微信卻到達不了心靈的彼岸。當手指點在屏幕上,明明知道信息馬上就可以傳達,卻是真的無話可說。
初拿到《往復書簡》,還以為是類似《曾國藩家書》這樣的書籍。翻開一看,卻是用來往信件講故事。把日文中的“來往信件”翻譯成“往復書簡”這樣有詩意的文字也是頗費功夫啦。
作者溱佳苗,日本高人氣小說家。在《往復書簡》中,她用來往信件的方式講了三個充滿懸念的故事。每一人故事都是一波三折,直到最后才揭開謎底。當推理和書信兩種不同的東西巧妙結合在一起,講故事的方式變得如此不同。
信件的來往過程中,時間被拉得很長。寫信的時刻表示一個人現在的想法,但信中所敘述之事又跨越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同時,信件本身又是一種證據,白紙黑字寫上去不論是真是假都把你現在的想法變成一種事實。寫上去是字,映出來的卻是人心冷曖。
還是來分享一下這三個故事吧。看看溱佳苗構造故事的功力。
十年后的畢業文集
故事從靜香與浩一的婚禮寫起。當年都是廣播社團的四個女生都喜歡浩一,她們達成協議,誰做了浩一的女朋友別人都要給予祝福。當年是千秋贏了,成了浩一的女朋友。但多年后,靜香,千秋,悅子和阿杏四個女孩最終和浩一走過結婚殿堂的卻是靜香。而千秋失蹤不見。長居海外的悅子為了找尋千秋的下落開始給其它女生寫信。
往復信件中各種猜疑、各種辯解。事實的真像慢慢浮出水面。千秋在一次爬山活動中不小心傷了臉破了像。從此淡出了和浩一的戀情。而靜香、阿杏都感覺自己多多少少和千秋的受傷有關聯,甚至感覺就是自己害了千秋。
了解完整個事實真像的千秋最后給悅子寫信。對,你沒看錯,是千秋給悅子寫信。原來千秋用悅子的身份給大家寫信。她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和大家沒有直接關系。只是事隔多年,她想了解大家當年的想法……
二十年后的作業
二十年前班主任竹澤老師為了救落水的學生和不會游泳卻跳進水里救人的丈夫,毅然跳進水中。學生獲救了,但她的丈夫卻死了。多年后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不久人世后,竹澤老師拜托自己的別一個學生大場敦史去了拜訪當年涉及此事的六位學生,想了解現在大家過得如何,這也算是她最后的心愿。
六個學生中有人過得好有人過得不好,當年的事其實大家都不想再提起,有內疚、有誤會、有默默地付出、也有永久地痛。揭開舊傷疤很痛苦,但有時又是必須面對。當訪問到當年的最后一名學生時大場敦史竟然發現是自己的女朋友,她走不出當年的陰影,一直無法面對新的生活......
十五年后的補習
兩小無猜的情侶正一步步的走進婚姻,男方卻在沒有告之女方的前提下選擇報考國際志愿者,要在非洲某個國家待上兩年。
看似美滿的情侶,其實十五年前的一場火災已經為雙方心里留下了芥蒂。種種的不解通過信件讓雙方的心菲打開…….需要二十天才能送達的信件讓每寫一個字都顯得如此珍貴……
這幾個故事都很美,我沒有把故事講完,想留點懸念給大家,閱讀的過程相信會感動到你。
突然想起楊降女士寫的《我們仨》,在丈夫和女兒相繼去世后,曾經的信件成為她活下去最大的力量源泉。
《往復書簡》把我拉回到那個靠寫信表達自己的時代。一打厚厚的信包囊著那時的青蔥年華。不論書中想講什么樣的故事,一封封信里流露出來的感情是真摯、也是有溫度的。
在過去,我們常把沒有勇氣說的話都寫進信里,投進郵箱……而如今卻再也找不到寫出內心真情的理由。也許是該拿起筆,給父母或是所愛的人,寫封信:“嗨,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