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感冒都轟轟烈烈,而且規(guī)律可循,先是上火,然后是鼻腔有異物感,再喉嚨發(fā)炎,鼻涕和痰塞滿呼吸道,沒日沒夜地咳嗽,有時甚至發(fā)燒,昨晚又咳醒幾次,早起決定出去外面走走,曬曬太陽。
今天是灰蒙蒙的天,陽光很淺,荔香公園的大草坪上已經有很多人在散步野餐放風箏。
我聽著電臺的《蔣勛細說紅樓夢》第三回,甩著手慢吞吞地走,像我前面那位自信的老人。頓時好羨慕這些老人啊,公園散步鍛煉身體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正常的事,鄰居若見了都不免要稱贊:“李大爺又出來鍛煉身體呀,真是勤奮!”而李大爺自然也是要回:“哪里哪里,在家也沒事做,出來走走。”而我一個二十四歲即將二十五歲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卻在公園和他們一樣慢吞吞地散步,感覺此刻的公園里應該貼滿大字報,例如“在本該奮斗的年齡請不要浪費時間散步”、“比你優(yōu)秀的人都沒有在散步”、“富二代比你還努力,而你還在散步?”我羞愧無比,自覺我之懶惰,迎面跑步路過的美女看著我,我趕緊把喉嚨里的痰清一清,心里吶喊著,喏,你聽一聽,我是感冒了,不然肯定會像你一樣努力地哼哧哼哧地跑半個小時,真的。
一個年輕人一大早在公園散步實在是太奇怪了,不是一大群朋友一起野餐,不是戀人在約會,不是父母帶著寶寶在曬太陽,不是攝影愛好者在拍照片,他們?yōu)榱擞亚椋瑸榱藧矍椋瑸榱擞H情,為了事業(yè),而我?guī)缀醪荒転槲掖丝痰纳⒉秸业揭稽c高尚的理由。曬太陽散步聽紅樓夢?這是多不應該,這是你目標列表里有的嗎?你能算出這投入產出比嗎?這對你有什么用嗎?
我遺憾地搖頭,為我的不當行為不安著,而我也搞不懂,為什么我變成了這樣害怕自己沒有隨時隨地在奮斗的人?
最近又看回劉瑜的《送你一顆子彈》,里面絮絮叨叨地講著她在哈佛劍橋讀博和教書的生活,我意識到原來學霸也面臨著和我們普通人一樣的難題,如何適應孤獨?如何忍住不講別人壞話?如何讓別人看起來我一直忙著寫論文?如何面對周日的to-do list上面只完成了一項任務而那個任務是穿比基尼在花園曬太陽。
看這本書會讓人覺得她的學位都是輕輕松松拿到,而剩下的精力都是在解決這些和普通人一樣的問題,真是一點都不酷!難道不應該驕傲地撒一盆雞湯嗎?江西農村出生,北大本科,哥倫比亞碩士,哈佛博士,劍橋講師,現人大教授,出了幾本口碑很好的書,現任老公特別帥同是人大教授,去年生了個叫布谷的女兒,這種人生贏家一定是一路過來心酸無比直到現在終于完成人生階段性目標開始享受生活對不對?!
不管劉瑜覺得對不對,反正我們是需要她們這些勵志故事的,就算沒有,我們也可以造出來。因為大部分人活得并不輕松,我們需要去證實現在所有的努力都是有意義,否則真是太殘忍了。知乎有個回答是推薦電影《爆裂鼓手》,點贊數多到嚇人,我真想像爾康一樣捂著胸口說,我的心好痛!作為我今年看得最揪心的電影,這種心理扭曲我真是無法理解,變態(tài)式地努力并不是因為他真正熱愛打鼓,而只是因為他不想被老師和同學看輕,我全程感受不到少年通過打鼓獲得過一絲絲的快樂,最后他變成了一位冷血壓抑但鼓藝極高的人,他們覺得真是太圓滿了。
在我看來,真正值得人奮斗的事都是長期的且大部分時候是愉悅的,劉瑜當然是有艱辛地勤奮努力的,但是她享受這讀書教書這個過程,又或許她的確是有天分,總之她不會把日子過得苦哈哈,恰好名校讀學位當教授也符合人們觀念中的正經事,而我們更艱辛更勤奮更努力,做的也是讀書工作這種正經事,為什么就不那么快樂?在我看來,因為我們大多數人與她唯一不同的是我們不那么享受這個過程,因為我們不敢選擇自己想做的不那么正經的事,譬如我,選了個最正經的會計專業(yè),做了一年最正經的審計員,而大多數時候,我只想做一位好廚子和寫寫喜歡的東西而已,所以立刻換行。
一個人散步的好處是只能和自己對話,我覺得我現在的焦慮在于,過于專注別人而很少專注自己,網絡里的勵志故事太精彩了,精彩到讓人自慚形穢,每個人都不吝賜教地公開地自己,逛一圈書店,讓我常常覺得這是一個靠販賣勵志文學就可以稱為作家的年代。
散步到最后居然下起小雨來,匆匆走回家,做了午飯,看了會兒書,午睡醒來趕緊做件別人眼中的正經事,或許也壓根不正經——寫完這篇文章。
我想一個人在公園散步再也不會讓我感到羞愧了,我欣賞了很美的植物,曬太陽殺病菌,走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在公園觀察人群行為,聽完了紅樓夢第三回,系統(tǒng)地思考了一個人散步對人生之意義。
回到家,我真想朋友圈里發(fā)一條,一個人在公園散步才是正經事!配圖是開滿花的美麗異木棉,可惜現在還有幾個人關心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用的美麗異木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