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可以說是反思,至今這個問題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今天就記錄一下這個困惑吧。
在寫下一些文章之后,心里產(chǎn)生了一些疑問,我到底應(yīng)該寫什么內(nèi)容呢?昨天寫下那篇文章之后,雖然華麗地扣了個標(biāo)題黨風(fēng)格的帽子,但是內(nèi)心十分不爽快。因為我根本沒有資格去談?wù)撃莻€話題,而且,從我自身的角度,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平時也不能有意識地執(zhí)行。那我寫它還有什么意義呢?
今天特意在某些平臺上觀察了一番,發(fā)現(xiàn)類似的文章經(jīng)常出現(xiàn),看著看著便開始感覺惡心,現(xiàn)在基本已經(jīng)免疫了。然而,為了讓自己寫得更舒坦,讓讀者更有收獲,我該寫些什么呢?肯定不能寫某某方法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自己用過的,一種是沒用過的。用過的,還沒見效果,如何寫?即使是見效果的,別人也早已用不上了,寫了還有什么用?沒用過的就更不能寫了,自己都不能執(zhí)行的方法,又怎么能說服別人呢?又以什么名義告訴別人,那樣做肯定就牛逼呢?如果自己對那個方法也是一知半解,還要硬著頭皮寫下來,又有什么價值呢?如果單純是為了分享,還不如直接把源文章轉(zhuǎn)載過來給大家看呢。所以,目前來看,方法類的文章,暫時可以告別我的臺面了。
熬雞湯也是肯定不行的。不得不承認(rèn),現(xiàn)在文章泛濫之下,很多都是空泛地談一些應(yīng)該持有的信念和堅持的行為。對于像我這樣的人,剛開始寫這些東西練練筆倒是不錯的,畢竟可以大寫特寫,把自己的絕對完美主義一絲不差地展露在屏幕上,而這也是很多人愿意做的事兒。有時還能寫出自我激勵的感覺,不知不覺間就信心滿滿。但是雞湯雖然很補(bǔ),喝得多了,即使聞到味兒也會惡心。不是因為自己不需要激勵了,而是自己能被激勵的閾值增大了。再看到那些雞湯愉快的冒著泡,就感覺是自己的雞皮疙瘩不斷跳動,真心沒有胃口,甚至反胃。
另外,所謂的一些信念,自己只是知道是沒用的。很多人都知道一大堆道理,但是就是活得不如意,一個道理重復(fù)講很多遍都是正確的,但是人們之所以沒做到,并不是因為差我這張嘴,而是其中某一未知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而在我反復(fù)談這個道理的時候,可能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如果自己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多年后還是一枚吊絲,那個時候再回頭看看自己的文章,是不是會覺得臉一熱,就想找個洞鉆了?更何況,如果自己沒有做到,不管多么聲嘶力竭的呼喊,即使喊掉了腦袋也是沒有人信的。
想象那些與我一樣認(rèn)真地在電腦前寫文章的人,突然感覺蠻有趣的。為了寫作而寫作,為了表達(dá)激烈的情懷而寫下一些自己都沒有真正想明白的東西,挺為難自己的?,F(xiàn)在終于明白了李笑來老師說的“寫作的第一個階段是思考”,但是,是寫作促進(jìn)了思考,還是思考成就了寫作?這個我還不清楚,可能是相輔相成吧。
現(xiàn)在的腦子也確實比以前亂了很多,想了很多正常人從來不曾想的問題,即使是對一個再平凡不過的現(xiàn)象,也要問出幾個為什么。我覺得完全可以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的那些精神病一樣,盯著一個石頭好奇地看很久,還能看出樂趣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離“傳教士”不遠(yuǎn)了。
可能多問幾個“為什么”是有意義的,但是很多問題都不知道去哪里尋找答案,它們一個個沉淀下來,會讓自己很疲憊?,F(xiàn)在面對一個個話題欲言又止,因為還沒有想透。當(dāng)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時,又覺得很搞笑:這是一個正常人該想的東西么?正常人會問為什么要生孩子么?如果我的父母曾經(jīng)好奇的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可能就不會在這白話了??上?,我現(xiàn)在健康地打字,而我的孩子要當(dāng)心了。
接下來的寫作之路上,可能就是那些問題的呈現(xiàn)吧,想透的就落下,至于沒想透的。。。。得,我又開始為孩子擔(dān)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