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覺得自己晚上精力充沛,可以工作到很晚?還是羨慕人家大清早就起床?但要知道人家也是早睡早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睡眠周期,只有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才能更好保證你的健康。
你的睡眠周期主要受到生物鐘的調節,而體內的正常荷爾蒙分泌保障了生物鐘的節奏感。人類在研究其中的規律,但我們相對最了解的,大概就是下丘腦吧,大腦控制中最關鍵的一個部位。
這里介紹它的運作的機理:我們的眼睛里包含著特殊的感光細胞,主要分布在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中,我們正常的視覺就靠這兩種細胞。當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時,這些細胞會把信號傳給下丘腦,依據著粗略的24小時劃分,來決定是否進入白天。當下丘腦覺得已經是深夜時,它就會通知松果腺分泌褪黑素,這時號稱“睡眠激素”的褪黑素就會讓你昏昏欲睡。
如果你能夠保持睡眠周期規律的穩定,早起對于你來說并不是煎熬。
晚上的人造光讓你的下丘腦處于暈眩中。它會思考“哦,我已經快了幾個小時了”,所以它嘗試去糾正,方法就是讓你在早上睡得更晚。人們也經常地用窗簾來遮擋住清晨的陽光,這讓下丘腦更是被困在迷局中。到晚上,你仍開著燈,你的下丘腦就會堅持它新的時間表,所以你睡得更晚,更加讓你的睡眠周期推延。
在實驗中,人們被隔絕了自然光,他們仍能以20分鐘的誤差延續著原有的生物節律。這意味著,我們的生物鐘并不能只靠初始的狀態來維持,而是嚴重依賴于自然光線的調節來保證準確。
順便講一下,每天深夜,生物鐘總是在降低你的心跳速率,降低你的體溫,降低你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實際上,最近研究表明,亂成一團糟的生物鐘,將會使得超過1500個基因生理活動變得紊亂。
早有人指出,現代的睡眠是高度不自然的,原因就是無處不在的人造光和長期的失眠。有人聲稱,前工業時代和原始部落時代,正常的睡眠有兩個4小時制,中間會有2-3小時清醒。研究中也暴露出實驗員遠離了人造光源,生物節律仍舊保持原來自己的模式。
最后,看起來還是基因決定著,你是“百靈鳥” ,還是“貓頭鷹”,大腦顯像研究中證明了兩個群體的巨大差異。貓頭鷹是更容易消沉,沉迷于藥物,和長期失眠。樂觀點看,他們更擅長推理,更多產,更富有,在專業上更容易成功。如果你是百靈鳥群中的一只貓頭鷹,不要被他們恐嚇到去采用不適合于自己的睡眠周期。客觀公正地保持你的生物節律的穩定,無論你何時上床,也要保持足夠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