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對孩子或親人發脾氣,發完脾氣后有下面這些想法?
一、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二、不是我想發脾氣,都是別人惹我生氣的
三、發脾氣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就是性子急點
對,這就是關于發脾氣常見的三大誤區。
前幾天我在十點課堂上聽了一堂海藍博士關于情緒控制的課程,海藍博士輾轉于中美兩國,在醫學和心理學上有長期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海藍博士是這么看這幾個問題的。
一、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這是真的嗎?假設對方是你的重要客戶,或者你的大老板,你還會控制不住你自己嗎?
其實是你在發脾氣之前已經在心底里衡量過厲害關系,所以你才會選擇對你的孩子,愛人,你最親密的人發脾氣,這些人你認為就算你發了脾氣,他們也不會對你怎樣,實際上是你對他們無所顧忌。
二、都是別人惹我生氣的
你以為別人故意要與你作對,故意不按你的意圖做事,故意惹你生氣,其實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人要故意惹你生氣,每個人都是在當下基于自己的認知,自己的資源行事,只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沒有注意到你的需求而己。以為別人故意針對你,是你自己想多了,把自己看太重要了。
三、發脾氣不是什么大事
中醫說怒傷肝,發脾氣不僅對人體外貌造成毀容效果,更對人體內分泌系統造成長久損害。
發一次脾氣,瞬間即可將長久建立起來的愛和信任大廈毀于一旦。將你以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一筆勾銷。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因小事發生口角,最終釀成慘劇的故事,關在監獄里的刑事罪犯,大部分都是因為沒有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時情緒失控造成了終生遺憾。
發脾氣不是一件小事,它是一件關乎健康、幸福、命運,甚至生死的大事。
這件事要如何解決呢?
既然發脾氣不是一件小事,那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不發脾氣呢?
海藍博士提供了如下四個步驟的”剝洋蔥法”。
一、安撫自己的身體
當注意到自己有發脾氣的前兆時,比如心跳加快,聲音提高,肌肉緊張等癥狀出現時,立即暫停,離開原先的位置,用深呼吸,轉動自己眼球,深蹲等方式先讓自己平靜下來。
二、感受自己的情緒
平靜下來后,仔細感受下自己剛才的情緒,是生氣,煩躁,還是發怒?找到一個合適的詞匯來命名。
三、換位思考
真誠地站在對方立場,思考一下對方為何是對的,對方為何會這么做?他當時有哪些資源,有哪些局限。
四、事后核對
待到雙方都心平氣和時,真誠的邀請對方一起溝通,坦陳自己真正的需求,自己擔心什么,害怕什么。
其實每一次發脾氣都是對愛的呼喚。
發脾氣,發怒這些硬情緒的背后其實都有擔心,失落,恐懼等軟情緒,都是希望引起對方的關心,重視或者尊重。
希望大家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當情緒來臨時,不要傷害到自己,也不要傷害到其他人。
因為,你能傷害的,永遠是你最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