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作業】2018年8月26日《詩經·邶風·靜女》賞析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注釋】
靜女:貞靜嫻雅之女。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靜當讀靖,謂善女,猶云淑女、碩女也。”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此處指約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隱蔽處。一說城上角樓。
愛:“薆”的假借字。隱蔽,躲藏。
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孌(luán):面目姣好。
貽(yí):贈。彤管:不詳何物。一說紅管的筆,一說和荑應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時或者才發芽不久時呈紅色,不僅顏色鮮亮,有的還可吃。如是此意,就與下文的“荑”同類。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紅顏色的管狀樂器等。
有:形容詞詞頭,煒(wěi):紅而有光的樣子。有煒,等于煒煒。
說(yuè)懌(yì):喜悅。女(rǔ):汝,你,指彤管。
牧:野外。歸:借作“饋”,贈。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洵美且異:確實美得特別。洵:實在,誠然。異:特殊。
匪:非。
貽:贈與。
【意譯】
我靜雅美麗的姑娘啊,約好了在城墻角落見面。我迫不及待來到約會的地方,可是姑娘喲你卻故意藏著不露面呀,讓我來回張望急抓頭皮奈何哉。
我可愛美麗的姑娘啊,那天你送給我紅彤管情深意長。細細端詳紅彤管呀,愛你色澤耀耀如美麗的姑娘在眼前。
(我心愛的姑娘啊,)那天你從原野上采來荑草花送給我,荑花如此美麗且珍貴。其實不是荑草有多美呀,只因它是我心愛的姑娘親手采來并相贈。
【賞析】
這是《詩經·邶風》19篇中的一篇。以天籟之音(“以人人所能之言,道人人難表之情,自然生動,一片天籟。”)道出男女約會(會而不見)的情景,以男子的口吻寫出焦急的等待,倒敘回憶過去的交往細節,留下綿長而幸福的愛情回味。第一章寫男子赴約卻未見心愛的姑娘,第二第三章寫的是男子的回憶。全詩始終未出現女主人公,卻在男子的漸進式回憶中,在男子深情款款的表白中,美麗姑娘的形象尤為深刻的矗立在了我們眼前。
? ? 《詩經》中有太多經典出色的與愛情相關的詩文,但我尤愛這一首——《邶風·靜女》。愛《靜女》,因其四姝。
? 《靜女》其姝,一因柔荑之洵美。
? ? ? ?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說的是“靜女”自野外采回一束柔荑花送給心上人,男子盛贊柔荑之美麗異常。這柔荑就是白茅,俗稱茅草,又叫茅針、茅根、蘭根、茹根,禾本科,白茅屬。每年五月中旬,可見到遍野白茅,絮白如雪,隨風浮動,柔美如靜女。
? ? ? ? ? ? ? ? ? ? ? 攝于? 2014.5? 郊野
? ? ? 正是因為《詩經·邶風·靜女》,感懷那荑花之“洵美且異”,五月總會來到山野間顧盼柔荑。它們,似乎用自己的語言在與我交流,這些千載之后始終儒雅輕靈的性靈草木,如知性的女子,自在著,自足著。她們年年歲歲攜著死而復生的新葉白絮,用每一片葉每一枝花以及彌漫其間的脈絡,向我們傳遞一種古老綿長而單純的情思。它們清麗的眼神,似乎在訴說著引而不發的心事。那一片片鋪陳在原野中的雪白,細碎,節制,又綿延不絕,花絮如掉落的白云朵,飄在細長的綠葉上,讓人感覺到一顆不肯老去的優雅的心,那是穿越千年經詩經點化而來的多情詩意的心。如此,更理解了“靜女”與男子的深情厚義,美如荑花,素顏以純,這份感情是不含雜質的。男子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不是因為荑花美,而是因為我們相愛啊。于是,這一句更有了以“洵美且異”的荑花烘托男女間曼妙美好的深情之意。
? ? 《靜女》其姝,二因男子之淳憨。
? ? ? ? 所謂的“洵美且異”,一是男子確實覺得柔荑之美,二是只因這美麗的柔荑花是心愛的姑娘所贈啊,這一份美簡直就特別奇異了。“愛屋及烏”,本是所有戀愛中男女的特有情結,然而,詩經年代里的男子,是這樣淳樸憨厚,“不是柔荑你有多美,只因是心愛之人送得來。”自言自語之中,已把內心的感情泄露無疑。哪里像現在的勢力小青年們,明明心系伊人,卻總是為一些金錢啊工作啊家庭條件啊等等問題,把現實條件作為愛情是否最終可續的籌碼,讓人唏噓。
? 而《靜女》之男是多么諄厚啊,“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善良的女孩真美啊,送我彤管草情意長。細看彤管草紅光閃,我愛彤草來為姑娘。”不過一根彤管罷了,男子卻視為珍藏,只因他愛姑娘啊。不為物欲,只為情真,男子的癡情真意躍然而出。
? ? 《靜女》其姝,三因女子之美好。
? ? 為什么說女子“美好”?一美在她的小情趣。“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那個可愛美麗的姑娘啊!她在城墻的角落等著我!”。女孩聰敏大方,看中了男子的憨厚老實,知道將來他斷不會欺負自己,于是決定主動出擊,約會對方(從詩經一些篇章來看,感覺古人倒不扭捏作態,樸素純真,真情畢露,敢愛敢恨,故理解女子主動約會男子,不知解讀合理否)。而男子也愛慕姑娘的美麗,自然如約前來。卻未曾想,“姑娘喲你故意藏著不露面呀,讓我來回張望急抓頭皮奈何哉。”女孩當然沒有失約,她存心搶占了有利地形在一邊看熱鬧。既然鐵了心要嫁給你,現在如何可以便宜了你呢?一個憨厚,一個機靈,兩種相異的性格栩栩如生躍然詩行,戀愛之小情趣一開篇就引人會心而笑。
? ? 二美在她的真情意。男子憨而樸實,家庭條件不見得好,你看,至始至終,沒見他送什么東西給姑娘吧。要換成現如今的女孩們,哪個選夫婿不是奔著房子車子票子?連件像樣的禮物都送不起,那可沒門,咱倆沒緣!可這姑娘不是,她看中的是男子的忠厚淳樸,看中的是男子的人品,沒有房子不要緊,美好的生活可以依靠我們的雙手去創造。“靜女其孌,貽我彤管”。百度曰:彤管者,“古書中又指另一種植物。四月而紅,花語為:結緣,傾慕。有其特有的節日,民間傳說:若是能與心上人一同觀賞彤管,便能與對方結下三世之緣。但若是心上人還未知曉自己的心意,便送他一支,就意味著表白心意,若是對方收下了彤,便是也有意與你。”女孩主動送出彤管草,大膽表白自己的心意。如此真情實意男子又怎會不懂,兩情若是相悅,又豈念及那些身外之物。情到深處無怨尤,即使對方一無所有又如何?或許是女子的真情意讓男子愈發覺得她的洵美了吧,因之她所贈的彤管草和柔荑都變得光潤美好其美異常了。嘆:如此純美不為外物所惑的愛情在如今當已是稀有之物吧。
? ? 《靜女》其姝,四因語言之簡約。
? ?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四句之中,寫姑娘的只有一個“愛”字(通假字,同“薆”,躲藏的意思),卻給了我們開闊的想象空間,姑娘的伶俐在筆墨背后若隱若現:我且躲起來,讓你找不著,我倒要看看你心急如焚的樣子。
再看“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只交代了送柔荑草,其余包括會面場景等俱未做任何交代。“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可以想象五月的原野中,柔荑花鋪陳出一片白色的海洋,一個嬌俏玲瓏的身影在白色花海中躑躅留連……她歸來時手捧一束美麗的柔荑,相贈給自己心愛的人。如何贈?此處略去N字,留待讀者諸君自己去想象。“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小草啊小草,不是因為你美,只不過因為你是我心愛的姑娘送的,我才覺得你這樣美啊!”會面之后,兩個人散了,各自回自己的住處,憨男子還沉浸在相會的幸福之中。很普通的一束小草,可是他一直拿在手里,含情脈脈地看,看得小草熠熠生輝起來……
? ? 《靜女》的語言如此簡約,簡之又簡,無數的情境和空間,需要我們自己用想像去填補。“只有我們介入到作品自身,參與和目睹作品的事件,才能真正做到“不隔”。”
李夢陽引王叔武語曰:“真詩乃在民間。”以此詩詮之,誠非虛論。后世唯民歌俗謠,遣詞道情,尚能得其仿佛,求諸文人集中,傳神之作,不可多得。《靜女》是也。——《百度》
故愛《靜女》。
【當古典遇上現代】
等你,在雨中
作者/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恒,剎那,剎那,永恒
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外,等你,
在剎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只手應該采蓮,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
搖一柄桂漿,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墜子一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你走來
步雨后的紅蓮,翩翩,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里,有韻地,你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