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姥姥在世的時候起,我們家就一直在關注山芋的價格。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印象中,山芋大約是一、兩分錢一斤。
那時,我大約六歲。蘇北的冬天特別冷,姥姥一邊撥弄著火盆里的柴,一邊瞇縫著眼睛問我的母親:
“今年的山芋什么價兒”?
母親微微地笑:
“離一塊錢一斤還早著呢。好一些的,可以賣到兩分錢了”。
“是啊,什么時候可以漲到一塊錢一斤吶,他當年,就壓根沒想收這個賬”?姥姥從火盆邊站起來的時候,滿眼都是疑惑。
同樣有疑惑的還有童年的我——姥姥好像很期待山芋價格能盡快漲起來,這是為什么呢。
當我陪著她,以五分錢一只的價格,從集市上賣完她攢下的十來只雞蛋,回家的路上,姥姥第一次向我講起了關于山芋的故事:
在那個抗戰剛過,災害連連的歲月,因為饑餓和疾病,姥姥生下的四個孩子,有兩個夭折了。在那個叫“前徐”的小村,連同周邊不少村子,村民出去逃荒要飯的不計其數。留下老幼病弱的,連樹皮、觀音土都吃沒了。村子里幾乎天天都有死人。
一天,一個商人模樣的老者,拖著滿滿一平板車的山芋來到村里,高高地懸著頂的山芋,足足有五百多斤!可是,誰有錢買呢?老者在村里轉了一圈,主動和眼巴巴瞅著山芋的村民攀談了起來:
“大家都買點吧”。
“大爺真會說笑話,有錢買山芋,咱村里,就不會餓死這么多人了,別饞俺大人孩子了,這車山芋,您還是快點拖走吧”。
“買不起?不要緊,我的山芋可以賒賬“。老者呵了口氣,搓了搓粗糙的手蹲了下來:“你們買,我記賬,等啥時候有錢了,我來收賬”。
老者的話,讓鄉親們糊涂了:這年頭糧食可比金子還貴哪??粗蠹叶笺吨?,老者又說了:
“放心,我不會漫天要價的,等你們啥時候還得起賬了,我啥時候來收錢”。
“那、、、、、、要是咱還不起,怎么辦?不知誰問了一句。
“放心,我收賬的時候,保你們家家還得起”!
“那、、、、、、你圖的是啥?。楷F在這糧食,可是比金子還貴哪、、、、、、”村民們更加疑惑了。
“哦,放心”,老者笑了笑:“我的山芋可不便宜賣,等到山芋漲到一塊錢一斤的時候,我再來收賬!所以啊,這買賣,我虧不了?!?/p>
“???山芋能賣到這么貴,誰買得起啊”?那些膽小的人往后退了退。
“山芋現在只有幾厘錢一斤,你要等賣到一塊才來收錢,這、、、、、、你要等到、、、、、、”
“是啊,那、、、、、、你要等到啥時候啊,”
、、、、、、
總有幾位膽大的村民,他們一橫心:
“你敢賣,俺就敢買!總比老的小的餓死了強,給我來個二十斤,把俺名字記上、、、、、、”
“對不起”,老者緩緩地說,“一戶人家我不多賣,按人頭,一口人最多賣六斤”。
“六斤就六斤”!
一個帶頭買,姥姥說,很快,整整一板車的山芋,在那個小村就分完了,有名有姓的記賬單被老者揣進懷里帶走了。臨走的時候,村民還忍不住又追問了一句:“老人家,你到底啥時候來收賬”?
老者回過頭來 “俺說話算話,啥時候山芋漲到一塊錢一斤了,俺再來收賬,到時候,可不要賴賬啊?!睒泛呛堑?,老者拖著他的平板車,走遠了。
姥姥說,不久,全國就解放了。前徐村,再也沒有人餓死過。
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過去了,姥姥的心里一直掛念著:難道老者把那張記賬單弄丟了?難道老者真的這么傻,要到山芋一塊錢一斤了再來收賬?
姥姥的牽掛一直延續到我12歲,延續到到山芋的價格漲到了五分錢一斤的時候,延續到了她生命的最后一息。
那天,姥姥說話的聲音已經很微弱了:
“我是等不到山芋漲到一塊錢一斤了。我走了,你們都要記得,如果有人來收山芋錢,人家說多少,就是多少”。
姥姥去世后,我們舉家搬到了城里。
在我36歲那年的初冬,母親病重了。臨終前,老家的鄉親們也過來看望她。母親努力睜開了眼,喃喃地只問了一句:
“今年的山芋什么價”.
我就懂了。
我把母親安葬在了家鄉外婆的墳邊,有一年的清明,我照例去上墳,偶遇了村里的一位年輕人。搬離小村二十多年,很多人我都已經不認識了。年輕人怯怯地靠近我,友善地問:
“你聽說過一個賣山芋老人的故事嗎”?
我吃了一驚:
“你也聽過這個故事”?
這個皮膚黝黑的年輕人很笑起來一口潔白的牙:
“是啊,能不能把你知道的故事給我講一遍”。
我把姥姥告訴我的故事,重復給了這個年輕人。他說:
“你講的,和我爺爺講的版本差不多,你是城里的記者,所以,不如請你通過媒體,去找找那位賣山芋的老人吧、、、、、、、或者,他的后人,山芋的錢,我們該還了。”
我們粗略估算了一下,就算老者賣山芋的時候是五十歲的光景,那么此時,他也應該有近一百二十幾歲了。
我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等到山芋漲到一塊錢一斤的時候,也許,老人真的會回來收賬呢“。
年輕人追著我:
“那他就是神仙了,你相信世界上有神仙嗎”?
我想了想,告訴他:
“我相信有。如果你相信,也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