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交鋒
? ?小金子是個伶俐的孩子,口頭表達尚算可以,還有爸爸媽媽的影響,簡單的文字表達上似乎也還過的去。三年級開始學作文了,小金子對自己的習作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可是媽媽每次看過都會指點一番——要么是結構不好,要么是用詞單一,要么是沒有深度,要么是語句不夠優美,要么是文不對題,意境不夠……小金子被媽媽絮叨的暈暈乎乎,總想躲;自己的作品總被否定,也很是不爽,所以每次媽媽一看作文,她就發蔫。寫作文就真的變得困難了,每次寫作文都不知如何下筆,這下被批的更慘:“女兒,你這樣怎么行,之前還只是有一些問題,現在好了,竟然干脆不會寫了……”
? ?“這孩子作文是弱項啊!”媽媽有了一個“權威結論”。
? ?“可為什么老師總是讓小金子參加作文比賽呢?”媽媽有了一個疑惑。
僵持中
? ?唉,原來現在的作文比賽,不是媽媽記憶中的那種現場作文,而是“征文比賽”。孩子寫好了,老師和家長改改再投稿的。這算什么作文比賽,誰知道有多少槍手。可是老師說,小金子的作文真的算班級里不錯的,的確可以去參加下這些主題征文,剛好鍛煉下。“鍛煉下”三個字很滿足媽媽的內心需求,所以小金子開始了比賽之路。只是,每次寫完,媽媽都要審閱再審閱,建議再建議,直到投稿期限,小金子都在改作文。雖然獲得了些小榮譽,但是小金子一點兒也不開心,覺得它們都跟自己沒有關系,有次獎狀拿回家甚至對著媽媽說:“媽媽,你的作文又得獎了。”
? ?小金子開始抵觸媽媽檢查作文,想盡辦法不給媽媽看自己的文章。媽媽反省自己的行為,發現自己犯了“你媽覺得你冷”的毛病。可是媽媽有個“解決方案”的綽號,仍舊沒放棄努力的想辦法“幫助”小金子:買了很多教作文的書,一堆給小金子的,一堆自己的……媽媽身邊的朋友們也紛紛請媽媽也教教他們與小金子年齡相仿的“寶貝兒”們。恰逢暑假,媽媽想打破和小金子“作文對抗”的僵局,耍“詭計”,利用小金子的好勝心,大膽的“招收”了幾個學生,還來了個“魔法訓練營”。小金子想:“完了,這個假期都要在一次一次重寫作文中度過了”……
轉機
? ?“媽媽,我覺得今天的作文課很有意思”。小金子很愉快的跟媽媽聊了起來,這畫風為何如此一轉呢?因為媽媽的“作文課”的確有點兒意思。
? ?比如:寫人這節。媽媽讓學習的同學兩人一組,說說自己眼中的對方是什么樣子的,從模樣說起,到接觸過程中有印象的事情,喜歡對方什么,又不喜歡什么,發現了對方的什么特別之處……聽到其他組里一個有意思的形容,大家都會哄笑起來;聽到有伙伴說不喜歡另一個伙伴的地方和自己的感受一樣,也湊過去附和幾句吧,大家聊痛快以后,就有了:《我眼中的XXX》,《不愛說話的XXX》,《我的西瓜頭弟弟》等等超過600字的作文了。
? ?據說小伙伴們很喜歡媽媽要求的“微信日記”,小金子也是:“等下,我今天還沒打卡呢”,“媽媽,你看暢暢今天寫的了嗎?圖片配的也很好啊!”
? ?有意思的是,學習的小伙伴們再見面愉快的聊了起來:“我看到你說的你弟弟的西瓜頭了。你弟弟真可愛……”。“快看我那天朋友圈寫的長吧……”。
? ?“昨天LEO催我回家,說是要用手機微信打卡作文……”同學的家長也小激動。
勝利
? ?假期快結束了,作文課進行總結了,小金子和她的小伙伴們收獲了十六個字——我見我聞,我行我遇,我喜我惱,我思我想。
? ?媽媽收獲了一次反思:不去強調小金子作文的“技術水平”,不去訓練她的“框架”,不去引導她的“思想境界”。小金子的習作有她的STYLE,媽媽現在負責欣賞就好了。
? ?小金子在隊長學校畢業的那天,媽媽看到她朋友圈發的內容,熱淚盈眶——小金子運用幾組排比,真實,深刻,形象、直戳心靈的寫出她在隊長學校的經歷和感受。媽媽把這篇習作轉發給了小金子的老師,老師們的反饋不是文章有多精彩,而是他們有多感動。媽媽想:“這就是——好文章”。
? ?再后來,小金子和媽媽開始在《得到》的【今天】專欄“親子留言”,一個故事,小金子寫自己的想法,媽媽寫媽媽的。
? ?小金子的朋友圈里開始有了——【小金子烘焙】、【小金子不定期更新的日常】、【小金子日常生活】等等的系列,爸爸和媽媽會經常在她睡了以后去“偷看”哦!
“媽媽,我的作文你要幫我改下嗎?”
“不用了”
“媽媽,我要趕快把這個感覺寫下來。”
“好的”
“媽媽,我今天的作文好像寫不到結尾啊,還有很多想說的”
“那就繼續”
“媽媽,我已經寫了2000字了……”
“比我都厲害”
“媽媽,我接受了一個少先隊活動的課程訓練寫作,我想發動我們班和我們學校大隊部的同學參與……”
“你約稿啊,那給稿費嗎?”
“女兒,你昨天那篇精彩的游記給我看下嗎”
“就在電腦桌面上,隨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