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無所謂遠近 白云自得人心
碧波是她的胸懷 溫馨是她的符號
時尚是她的格調 一些歲月的陳跡
一些漫不經心的情調
總讓未見她的人心生向往。
在北京實習結束后,給自己制定了一個七月旅行計劃,一個人一個行李箱一臺單反一張機票,去自己未曾去過的地方看看那些景貌,那些矚目的地標,也在短暫的旅途中遇見另一個自己。
去廈門之前做了一些攻略,但是到地方之后才發現有些地方不能全部都去,只能挑選,于是兩天的行程很緊湊。
D1 鼓浪嶼——中山路
D2 萬石植物園——環島路——增厝安——廈大
鼓浪嶼是每個來廈門的人必去的地方,島上的建筑樣式和景色很美,節奏很慢適合慢慢走慢慢看,午后時分,白云藍天和各式的建筑相映襯,畫面美不勝收。
去的時候可以買一本印章本,走到哪里把章蓋到本子里對應的地方,很有紀念意義。
當天到廈門的時候問當地人怎么去鼓浪嶼,他們說要提前用支付寶關注郵輪公司的公眾號從網上買票,上面有很多時間段供選擇,廈門的公交很方便,幾乎所有的景點站都會有包含。
第二天坐車去往東渡碼頭,所有想要去鼓浪嶼的游客都要到這集合然后再乘船到鼓浪嶼。
有兩條線路分別是從內厝澳碼頭和三丘田碼頭上船,普通票價是35元豪華票價是50,每隔二十分鐘一趟一張票可以往返。
到鼓浪嶼之后島上有很多景點而且全部是步行,所以就需要提前做好計劃主要去哪些景點以免走回頭路。
進島之后我買了聯票一共是四個核心景點共100元:日光巖 菽莊花園(含鋼琴博物館) 皓月園 風琴博物館。
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又叫做“晃巖”。據說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為“日光巖”。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于是成為了龍頭山的頂峰,海拔將近10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站在日光巖隔岸相望一邊是具有原來閩南風格、南洋風格或歐式風格的建筑,而岸的另一端則是不斷崛起的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俯瞰一個城市,你可以看到她的布局了解她的全貌,看她外在的顏色了解她內在的獨特性格,看她的街道了解她的脈絡樞紐,在這個七月擇一座城站在高處欣賞她最美的樣子。
一路走走停停來到了菽莊花園。
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剛走進去的時候里面擺放著一些展覽品,再往里面走就可以看到海,有一種瞬間開闊的感覺。出來之后往前走幾百米就來到鋼琴博物館,順著海邊邊走邊看海風習習的吹拂在臉龐,愜意感油然而生.
里面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
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博物館里還掛著世界有名的鋼琴大師的畫像,整個氛圍很有藝術氣息感。
逛完了菽莊花園來到了皓月園。
皓月園是廈門政府為了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而建造的,遠遠就望見了鄭成功的雕像威嚴的立在那,大將風范展現的淋漓盡致。
最后參觀的是風琴博物館。
風琴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小的只有手提箱一般大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博物館的圓形大廳中央立著5米高、3米多寬、有著1350根音管的英國“諾曼·比爾德”管風琴。彈奏者坐在它的三排琴鍵面前顯得格外的嬌小。
風琴區別于鋼琴,它具有風箱,除了通過各種長短不一的風管發聲,通過琴鍵上不同的栓的轉換還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聲音渾厚,混響得當,相當有震撼力。
轉完了這些景點后,來到了鼓浪嶼的龍頭路,一條街上有很多家店,每家店里都有伴手禮,價格包裝都各有特色。
龍頭路上也有很多網紅店:蘇小糖 土耳其冰淇淋 張三瘋奶茶鋪 小豬找肉等等。伴手禮不要著急買,可以多逛逛,選擇會很多。
下午四點半的時候到三丘田碼頭返回,路過最美轉角拍照的人超級多排不上隊,每個人上去就擺各種Pose.一個地方紅起來可能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拍照好看就行了。
半小時之后我登上了返回的客船,船笛聲響鼓浪嶼漸漸消失在眼前,我離它越來遠遠。
當游船劃過碧藍的水面,白色的浪花在舷旁跳躍,海上涼風習習輕拂你面,夕陽斜斜的落下,景與人的相互映襯呈現出了一幅妙不可言的畫面。
晚上去了廈門著名的商業街——中山路。
夕陽落下,華燈初上,各色的燈光交替縱橫交錯的道路兩旁林立的復古建筑在夜晚顯得格外有味道。
街道兩旁游人如織,商家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一個人穿梭在人潮中走走停停轉轉,似乎每個城市都有這樣的街道,例如上海的南京路 北京的王府井 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如今不斷被商業開發的淋漓盡致儼然失去了一些建筑本身所特有的韻味。
第二天的計劃是 萬石植物園——環島路——增厝安——沙坡尾——廈大
萬石植物園必去的兩個地方是:熱帶雨林和多肉植物園。
建議坐觀光車,每人五塊錢會在不同的地方停留。
植物園地方太大,陽光太刺眼,于是只跑了兩個地方就匆匆溜了。
熱帶雨林里面從早上的八點半到十點半會噴霧,茂密的綠植噴發出煙霧瞬間營造一種別致的朦朧感,也因此成為來廈門必打卡的一個地方。
每個園區之間隔著一段距離,我想看風景于是徒步而行,馬路兩旁很少有大樹陰涼所以被曬的不輕。走到多肉植物園的時候發現人太多,多肉植物并沒有網上看的那樣好,有一丟丟失望。
中午找了吃過飯之后坐公交去曾厝安,那邊也就是和中山路一樣的街,都是各種小吃和伴手禮店。可以嘗嘗海蠣煎,海蠣煎又叫做耗仔煎。
閩南當地人把海蠣煎當作早點下粥小菜,外焦里嫩口感還不錯。
從曾厝安小吃街里面出來過一個橋對面就是環島路。
環島路是一條與大海相伴的風景旅游干道,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馬拉松賽道”,靠海的彩色路面 沙灘 青草 綠樹和白云藍天構成了一條美麗的海濱走廊。
!20180717144436__MG_7823-01.jpeg
沿著環島東路一直騎行到沙坡尾,早期的廈門港是一處弧形的海灣,海灣呈月牙型,金色的沙灘連成一片,所以得了一個“玉沙坡”的美名。
玉沙坡按照歷史又可劃分“沙坡頭”與“沙坡尾”兩個階段,而且各處的沙子都會流到沙坡尾。
沙坡尾有很多具有藝術氣息的店鋪,是凹造型的必來之地。
曾厝安 環島路 沙坡尾 夏大 ,這幾個地方里離的很近。
上午排隊去夏大太熱所以我把夏大放在了最后一站,夏大的開放時間是中午的十二點-兩點,下午五點。我四點半去排隊將近六點才進去,人特別多而且還不斷有人插隊。'
進去之后最吸引人的是夏大的建筑,一進去就看到了玉清明游泳館和鐘林美廣場。最矚目的當屬于頌恩樓,它也是嘉庚樓群主樓,意在頌揚母校的栽培之恩。
一路向前走看到了學生宿舍,紅色外觀的宿舍兩邊有茂盛的樹木遮掩,顯得格外有格調。
順著校園指示牌向前走到了芙蓉餐廳,餐廳樓下有指示牌,三樓是游客的專屬餐廳。有當地的各種美食,米面粥粉樣樣俱全。
吃完飯之后出了芙蓉餐廳往左手邊走就看到了芙蓉隧道,隧道晚上七才對游客開放,排的人絡繹不絕。
芙蓉隧道里面的墻面上面都是夏大的學生畫的涂鴉,做拍照背景很漂亮。行走在夏大的校園里,心里很靜,覺得做學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如果有機會
一定要帶上你愛的人來海上花園——鼓浪嶼
尋找繁華落盡誰留下的隔世風景
為她講述那些紅磚綠瓦里的故事
在清晨爬上日光巖看最美的日出
在黃昏時分漫步海邊看潮起潮落
去買一本蓋章本記錄走過的站點
給未來的自己親手寫一張明信片
用一個時光漫漫的午后
傳遞這份旅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