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這篇良心之作能被10000個愛讀書的人看到,很榮幸你是其中一個,歡迎轉載!
0.引
那天看到朋友小家發的一篇長長的關于她和她的一個小伙伴一起春游的游記性質的博文,閱讀完以后深深觸動我的是她說“她終于出動了”中“出動”二字。這兩個字像利箭一般觸動了一個很久就埋在我心里的一個結:我要重拾我的讀書計劃。
于是,我便勾搭上了小家妹子,并告訴她:
“我要堅持21天每天看一本書,每天看完后寫好書評發給你看,請監督我!”
今天看到小家用超贊的手繪把我這21天的成長歷程,點點滴滴的呈現在我的面前時,真的是太感動。
請讓我帶你一起感受一下!!!
【我的讀書筆記01】 2016.03.13 《畫出你的答案》
【我的讀書筆記02】 2016.03.14 《圍棋階梯培訓教程》
【我的讀書筆記03】 2016.03.15 《跟我學做APP》
【我的讀書筆記04】 2016.03.16 《烏托邦清單》
【我的讀書筆記05】 2016.03.17 《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
【我的讀書筆記06】 2016.03.18 《男人說理女人談情》
【我的讀書筆記07】 2016.03.19 《象棋入門》
更多彩蛋,請在文章末尾尋找。
于是我想對這21天的閱讀做個總結,也便有了此文。
1.五步法幫你實現21天每天一本書
先簡單說明一下自己,我是一名剛剛入職不到一年的在職在編人員,工作一天下來任由我自主支配的時間并不會有太多;另一方面工作了以后自己也沒有以前讀研期間那樣自由。如何做到在繁忙的一天里抽出時間堅持每天閱讀一本書,并且每天寫一篇讀書筆記。我總結了自己的讀書心得,大致歸納有如下的五步:
1.1明確動機
小時候我很愛讀書,特別喜歡看歷史和人物傳記,我經常會一個人躺在樓上讀姐姐帶回來的書籍。然而長大以后隨著應試的壓力,雖身在學校,但讀的基本上都是教材教參之類的輔導類書籍,而越來越少的涉獵其他書籍。
初中如此,高中亦是如此。讀的雜書多了,這類教參教輔類書籍太多了以后,慢慢變得對讀書的興趣度越來越低了。
到了大學終于可以自己想讀什么書就可以讀什么書了,但一下子變得自由后的我卻早已經忘記該如何去讀書了。一方面是自由帶來的各種誘惑,另一方面是缺乏自律的約束,讀書雖有零零星星,但重拾起讀書這件事一直是一拖再拖。
但我一直堅信自己總結的一句成長感悟,心中想要的那種感覺會像是顆種子,即便當下妥協,未來還是很可能會繼續追尋。
這不,你瞧,這次就重新點燃起來了。
因此,在讀書之前,你一定要明確自己到底對讀書有沒有強烈的動機?或者說你到底對讀書這件事有沒有興趣?是真的感興趣,還是只是為了在別人面前裝一下而已?實際上很多人說ta喜歡讀書,但并不是ta真的很喜歡讀書。
而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對讀書感興趣的標準很簡單,那就是讓他去買書。 一個人只有舍得投資某個領域才能真正說明他對這個領域感興趣,投資如此,讀書亦如此。
1.2制定目標
恭喜你成功進入了這一關。進入這一關的人說明你確實想讀書,如果你不是就不要往下看了吧,免得看到最后做不到說我騙你,真的,我認真的。
如果你已經決定要走上閱讀這條不歸路的話,那么請拿出一張紙,在紙上寫上你的閱讀目標。
不
要
偷
看,
肯定有一些人的閱讀目標制定為:
4月份我一定要像ETer大衛一樣每天看書!
看到這種口號式的目標,我基本上可以斷定你這個目標90%會落空。
并不是我覺得自己有多厲害,然后故意打擊你。只是因為我自己就在這里栽過太多次的坑,所以才敢這樣診斷你。
實際上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制定一個好的目標要符合SMART原則。你需要認真分析你的閱讀目標,然后制定相應的可以落地實施的靠譜目標。
比如說,這樣的閱讀目標基本上就滿足了smart原則了。
2016年6月1號之前(即為有時間限制Time-bound)閱讀完21本某某某某某某書(即為明確的Specific)并且寫出21篇讀書筆記發到到簡書(即為可衡量的Measurable)
注意在利用SMART制定目標時,常常被忽略的兩個原則是可達到的(Attainable)、相關的(Relevant)。比如說你沒有網絡根本就登錄不了簡書,那上面那個目標顯然就不滿足A這個條件了。
再比如說,你屬于我在1.1里提到的那種表面上愛讀書,實際上對讀書并沒有那么強烈的人,那上面那個目標顯然就不滿足相關性R這個條件了。
需要說明的是上面的那個目標,雖然我并沒有標識出smart中的A和R,但是我寫的時候已經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了考慮。
因此,讓你的閱讀目標smart一下吧。
1.3確立標準
怎樣才算讀完一本書?
這是一個你讀書之前就必須要明確的一個概念。
一字不落的看完每一個字?還是大致看完?那什么才是大致?只看目錄算不算讀完?
秋葉大叔在他的書《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中提到,
“比方說一本小說,主要情節都看到了,一些章節快速翻過,算不算看完?
比方說一本專業書,大部分內容都是知道的,只有一點點不知道嗎,我就只看這點內容,算不算看完?
又比如說一本書,我快速翻過,主要觀點我記住了,等到需要時馬上就能翻到具體章節細查,算不算讀過。
再比方說一本詩集,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算不算讀過?
反正對我來說,都算讀過。”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必須要確定自己的標準,否則的話這件事你很難執行下去。
所以,先確定你讀完一本書的標準是什么?
有人肯定會問,那你說說你的標準是什么呀?我想說的是我的標準是什么并不重要,我那點小小的標準可能并不一定適合你,但這個小標準對我來說已經很偉大了。
所以請記住重要的是當下,用最快的速度確定你自己的標準。
補充一句:一般情況下,高標準會有高回報。
1.4資源保障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做到了上面的三步,你基本上成功了一半。但你還需要的是一些資源做保障:
1.時間資源
對于一本書300左右的書籍來說,從開始閱讀到寫出我這種較為淺顯的讀書筆記到最終的發布,我基本上每天要花費4h(有時候超過4h)的時間。
作為一個剛剛初入職場的新人來說,每天抽4h來閱讀這簡直有些令人抓狂。但我能夠做到,在理論上,你應該也能夠抽出時間來。能不能抽出時間來,主要看的是1.1里提到的:“你的動機是否強烈。”
另外,如果你學習過時間管理的話,或者你可以去看看鄒鑫老師寫的《小強升職記》,那里就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時間利用率最高的時間段,將這個時間段用來做一些你平時夠不著的目標。
而當你突破了一個你需要墊墊腳才能達到的目標的時候,你一定會有較大的收獲。
2.精力資源
要知道在這21天內,前兩周的時候,我幾乎是每周會有3、4次去健身房做1個多小時健身的,然后回來進行4個小時的閱讀加讀書筆記的書寫及發布的。
打住!別吹牛逼!直接說你是如何做到這些的?
這里就需要你妥善管理好你自己的精力,在白天你就不能大量消耗掉你的腦力,一旦你在白天大量消耗了你的腦力,你晚上就很難集中精力去閱讀,更別說寫出讀書筆記了。
另外我覺得健身是放松自己身體的事情,所以健身的時候,要全身心的放松,真正放松了以后你反而會更有精神去閱讀了。
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了解程度都會超過別人,你自己身體的資源該如何更高效的調度或許你早就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些套路了。
所以這里不用理我,做自己的身體。
我想說的只是你要保證你有足夠的精力做閱讀這件事就好。
3.書本資源
秋葉大叔曾在書中提到,要想多讀書,那就讓你的身邊充滿書。
如果你想要在21天每天閱讀一本書,你就需要提前準備好21本以上的書籍放在身邊。
說實話我并沒有買這些書,但是我有kindle,我每天用kindle推送幾本書,因此到現在為止,我的kindle圖書館里除去我已經閱讀過的圖書還有好幾本我還沒來得及讀的書在里面,而kindle這種專門用來閱讀的工具絕對會比手機這種好。有人懷疑kindle的移動便攜性,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們,這個工具的便攜性和手機一樣方便,強推!
總之,從此刻開始,讓你的身邊充滿書籍吧。
1.5去吹個牛
做到了上面這些以后,最后你還需要去做一件事,去吹個牛。
不要小瞧這一條,這一條相當于你要把你心中的目標公布出來。將自己心中的目標公布出來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充滿著勇氣的事情;而將自己的目標公布出來而在另一方面激勵著自己去實現自己的閱讀目標。
請把你的夢想大聲說出來!
以上就是我閱讀21天的讀書后的心得分享,很榮幸你已成為10000之一
尾巴
其實,
我說再多而你什么都不去做也是沒用的!
所以我只希望我的這篇21天每天一本書的博文能夠被10000個愛讀書的人看見,
而其中0.1%的人真的按我說的去做了,并跟人分享著他的收獲,我便很開心!
大家好,我是更多彩蛋!相關鏈接:外星的后裔——ETer
【我的讀書筆記08】 2016.03.2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我的讀書筆記09】 2016.03.21 《現在的淚,都是當年腦子進的水》
【我的讀書筆記10】 2016.03.22 《怎樣寫作》
【我的讀書筆記11】 2016.03.23 《斷舍離》
【我的讀書筆記12】 2016.03.24 《誰動了我的奶酪》
【我的讀書筆記13】 2016.03.25 《不抱怨的世界》
【我的讀書筆記14】 2016.03.26 《非暴力溝通》
【我的讀書筆記15】 2016.03.27 《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大轉型》
【我的讀書筆記16】 2016.03.28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我的讀書筆記17】 2016.03.29 《20堂神奇的專注力訓練課》
【我的讀書筆記18】 2016.04.02 《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我的讀書筆記19】 2016.04.04 《哈佛凌晨四點半》
【我的讀書筆記20】 2016.04.05 《4點起床——最養生最高效的時間管理》
【我的讀書筆記21】2016.04.06《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ETer大衛原創文章,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或分享到微博和朋友圈,公眾號或者其他平臺轉載請通過簡信聯系作者本人獲得授權。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