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寧老師的產品思維思考)
做產品是建立一套系統能力,提供并保障確定性,而效率是提供系統能力的一個核心指標。小米的護城河是效率,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反觀自己的團隊,如何提升他們的效率,個人覺得,第一要有個可量化的指標來識別到底是快了,還是慢了,互聯網把人都數字化了,同樣,每個人的工作成果也都全部量化和數字化,員工每個天看到數字,自然會產生壓力,會根據量化的數字,調整自己的節奏,提升效率。效率是系統能力的關鍵指標,做好每個點的效率,面的效率就自然得到提升,而且可能不是線性的,是指數級別的提升。
? ? ? 說到系統能力,產品背后拼的是系統能力。這不是一個點的戰爭,而是一個面的比拼,微信背后是騰訊,是一整套龐大而健壯的系統在支撐。對于產品我們不關要的是內核強大,更多的是要直面服務能力,聚焦戰略和關鍵任務,調用一切資源來在這個核心能力上去競爭。
? ? ?說到產品迭代,產品有詳盡的計劃和規劃,這固然很好,這意味著確定性和穩定輸出;但太過固定和詳盡,有時就缺乏了靈活性,同時,加強落地能力結合微觀體感是關鍵,臆想出來的產品計劃越詳盡,最后偏離的概率也越大。互聯網是充滿變化和挑戰的,隨時順應市場變化,才能抓住上升的面。
? ? ?因此,產品的迭代節奏,就跟跑步一樣,對于呼吸節奏的控制很重要,節奏一亂,就很難形成穩定持續的能力。產品團隊和技術團隊都需要掌握這個節奏,小步快跑,一步步夯實,就像曾國藩說的“結硬寨打呆仗”,所以短周期迭代,尋找合理的節奏,也是一種效率的提升。
? ? ?另外,產品升級不能太生硬,直接告訴用戶有哪些功能更新,甚至不更新不能使用。這是非常不好的體驗。產品的每次升級應該是下次升級的預動作,梁寧舉了微信“全民打飛機”的例子,通過這個場景,完成了5億用戶的版本升級。
? ? 同時,團隊也需要迭代,不斷更替制度,改變流程適應戰略發展的需要,內部人員的優勝劣汰,保證團隊有新鮮循環的血液,做好每個點的效能最大化,才能提升面的效能,提升系統能力;?作為團隊管理,他的領導力就是要甄別關鍵任務,找到價值的杠桿點,圍繞核心戰略,關鍵時刻凝聚優勢資源,帶領大家穿越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