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點一點,日子一天一天。今天是2016年8月11號,離家的倒數第五天。
2016年7月11號,南京。2016年8月11號,家。2016年9月11號,杭州。這是一個巨大的位移。
昨夜聽喜馬拉雅,羅胖子還在請產假,吳伯凡講,人類史就是一部通信史。竊以為,取《人類為移動而存在》更為恰當。這才明白,無論靜物動物都在以人類看得見或者假意看不見的方式發生移動,渴望交流。原來,怕寂寞是萬物的屬性。
可是,石頭被水沖走,任哪兒都能扎根泥底;蒲公英被風吹走,隨便就能生根發芽。而人類,作為最高級的生物,適應性卻遠不如此。
近日經常會在似睡而睡間驚醒,意識無比清晰,然后輾轉反側,終究難眠。內心在畏懼什么?寂寞。是一種來自未知、不可把控的寂寞。
在家的日子,其實很少與人交流。20多天的時間,未曾離開小鎮。經常都是一個人呆在自己的小屋里,或看書,或練字,或運動,或睡覺。這樣看來,似乎并沒有與人交流的欲望產生。挖掘自己內心深層世界,孤單而不寂寞,形單影只而內心豐盈。白天,熙攘是他們的,安靜由我獨屬;夜晚,周圍沉寂下來,另一個愜意的世界到來。喜歡這種一個人的熱鬧。
而再有五天,我將置身人海中。這種物理位移帶來的寂寞讓我恐慌。大都市的車水馬龍、摩天大樓使我壓抑,不得不開口與人交流使我緊張。心會左右全部,我怕就算深夜一個人也會躁動不安。
原來,我才是最怕寂寞的人。
是不是在家久了,社交能力會變差?
在這個溫暖的避風港,日復一日,回歸亦或是磨滅了最真實的自我?
習慣,是件太可怕的事情。一旦沉溺溫柔鄉,便無可自拔。
讓我再淪陷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