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麗萍
每一句我想變優秀,都不是喊著喊著就會真的變優秀的,需要你去行動!
只有不斷在路上,你才會達到你想去的地方。那么你到底為何沒有別人優秀呢?
你夠渴望變優秀嗎?
看到優秀的人往往會有兩種人不同的反應。
第一種:覺得自己和別人差距太大,對自己及其不自信,然后羨慕完繼續平庸下去。
第二種:內心極其渴望自己也可以成為讓別人羨慕的對象。然后靠近優秀的人,盡量讓自己跟上腳步,最終也變成優秀的人。
你是否渴望變優秀?是決定你會不會變優秀的誘因。
你夠相信自己嗎?
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憑什么讓別人相信你?
上個世紀60年代,一個混血男孩就讀于夏威夷一家私立精英小學。因為膚色問題困擾至使他在班上少言寡語、每當老師提問時總是雙腿發軟,說話也吞吞吐吐。老師無奈的告訴男孩母親:“這個孩子連自己都不相信,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
母親并不認同,因此為男孩找了一份訂報紙的差事。
在母親的鼓勵下,男孩勇敢的邁出第一步,敲開一個個鄰居的家門,努力與其溝通。事情進展的異常順利,好多人都成為了他忠實的訂戶。在這個過程中男孩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慢慢變得自信起來。
后來男孩才知道,那是來自于母親愛的安排。目的是為了讓男孩找到自信,從此那顆自信的種子越長越大。讓他一步步的走下去,最終成為美國首位非洲裔總統—貝拉克·侯塞因·奧巴馬。
學會擁有自信,你會少一些焦慮,多一些沉穩。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你夠主動嗎?
成功者凡事主動出擊。
想要變優秀,首先必須確保是主動的,而非被動的。
有一個年輕人家里及其貧窮,全靠他一個人養家糊口。所以他必須要找一份工作,于是他來到一家電器工廠。可是負責人看著眼前這個又瘦又小、衣服骯臟的應聘者,內心是很不理想的,卻又怕傷其自尊便說:“我們暫時不需要人,你過一個月再來吧。”
這種應聘場景,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言外之意大家也心知肚明。大多數人都會自動放棄,尋找其他出路。
可這位年輕人卻沒有,一個月以后他如期出現在負責人面前。這次負責人明確表示:“你的衣著太臟、如此形象,實在不夠資格進我們工廠。”第二天年輕人衣冠整潔的再次出現在工廠,這次他問:“這樣我有資格進你們工廠了嗎?”得到的答復是:“還不行,關于電器方面的知識,你一竅不通。”
幾個月后,年輕人再次找到負責人說:“這次我抓緊時間學習了電器方面的知識,您看還有哪方面不足,我再彌補。”對于工作了幾十年第一次見到如此有耐心的人,負責人終于說話了:“好,年輕人明天來上班吧!”
而他就是享譽全球的“企業經營之神”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的總裁—松下幸之助。
古有“程門立雪”、三顧茅廬”,今有松下幸之助“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爭取”。足以說明主動性對于成功的重要性,想要變優秀沒有主動性怎么行?
你夠自律嗎?
很多人他們過著自律性的生活,每天早起、鍛煉身體、吃營養的早餐,然后精力充沛的開始工作。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時間管理達人“大頭”。認識大頭是源于大頭的文章,后來參加其組織的“早起成長營”慢慢開始深入接觸,回顧他現在所擁有的優秀,和他的對自己的自律性是絕對分不開的。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熬夜寫稿、出差途中寫稿、利用一切空余時間寫稿,是一種常態。而這些靠的都是自律性,他沒有因為寫了幾篇文章無人問津就借口放棄。而是繼續保持初心,繼續每時每刻及其自律的要求自己。
直到他的文章被多個大號紛紛轉載,公眾號“大頭說時間管理”粉絲驟增。他也漸漸成為很多人眼中羨慕、崇拜的對象。
沒有人可以隨便從一個學渣逆襲成學霸,優秀的人不是拿來仰望膜拜的,而是拿來超越的。
二八定律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分割線,80%的人注定平庸一輩子,而那20%的人是自己選擇的,他們從各方面不斷去提升自己、要求自己。
看得越多、走的越多,接觸的人越多,越會發覺自身的不足。
物以類聚,去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去渴望變優秀、去相信自己、去變的主動、去變的自律。然后你會發現,你離優秀的自己越來越近。
作者:邵麗萍,自由撰稿人,記錄最平凡的點滴生活。92年,水瓶座,堅持早起、晨跑、做早餐,努力成為更精致的姑娘。新浪微博@邵麗萍-厚積薄發,公眾號@邵麗萍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