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總是抨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像割資本主義尾巴一樣反對痛恨包辦婚姻
現在,相親婚戀市場化
無論男女,籌碼都是一樣——年齡,學歷,房車,單位
像商品一樣待價而沽
帶著花鏡的爸媽們比面對股市還謹慎,分析斟酌,交流意見,不容干擾
兩種模式,孰是孰非?
80后成長到今天,身邊的人漸漸分成了兩派
學生時代敢冒天下大不違的早戀群體
大部分已經步入婚姻成家立業
另一部分是安分守己的乖乖“好學生”
卻成了一個個的愛無能小姐
朋友A就曾經吐槽
這輩子只知道好好讀書,好好學習,好好工作
覺得這樣才可以對得起爸媽的栽培
對得起那年拼命背過的滕王閣序
對得起半天才解出一道函數的欣喜若狂
談戀愛的事情好像和自己無關
等到工作穩定了才發現竟然不知道如何去發展一段戀情
面對心儀的男生竟然像小學生一樣笨拙又吃力
可生活又不是電視劇,傻白甜在現實生活中=蠢和笨
原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愛情已經不屬于我們這個年齡了
看《太陽的后裔》
都在說宋仲基的撩妹技能有多棒,其實宋慧喬撩漢能力也不落后啊
于是朋友A曾潛心泡在圖書館里研究女追男必殺技
內心咆哮別人天生就會的技能,姐還在這學海無涯苦作舟
很多人反對父母的逼婚,過年時曾有大批人自費在地鐵做反逼婚廣告
可是同樣作為80后的大齡剩女一枚
每次回家的感慨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女孩子在外求學,工作
無論我們覺得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瀟灑,多么的快活
無論你是剛看了一場偶像的演唱會或是吃到了正宗的日本料理
他們都會覺得我們是沒有人關心,沒有人愛護的小孩
總會打電話囑咐晚上早點回家,別玩太晚
即使你像劉濤一樣強悍到居家旅行必備,在爸媽眼里也是個孩子
有時候看著姐姐家5歲的小蘿莉
想象著讓這個小可愛去面對世界的風風雨雨,都覺得殘忍
哪怕她一輩子沒有什么出息,也要呵護在掌心
所以父母逼婚的目的是
希望有個人可以照顧你,有個人陪你走完這一生
朋友閨蜜總有一天會組成自己的家庭
孩子也會成立自己的小家
陪伴你的除了自己,就是老伴了
跑偏了,跑偏了,跑偏了
覺得兩種婚戀方式都蠻搞笑的
現在的婚戀市場化或許就是之前的門當戶對吧
恕經歷,資歷,文筆,眼界有限
沒有深刻見解,只有絮絮叨絮絮叨
晚安~~~~~簡友們
PS:第一次入住簡書,忘多多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