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容為王的當今時代,為了汲取更多知識,大家肯定聽過很多人的演講,甚至面向很多人進行過演講。
同樣是演講,為什么有的可以讓觀眾聽后受益匪淺,自覺鼓掌;有的卻讓人不知所云,昏昏欲睡?
看到以下演講風格,建議大家大可直接離席而去,他們分享的內容并不值得你去浪費時間:
推銷式演講
演講是一種分享,將自己的心得、經驗、技巧分享給大家,是一種無私的美德。而當這種分享變成索取時,整個演講將失去其本身的意義。
有的演講者美其名曰給大家分享一些營銷技巧、人生經驗,但是當他的演講開始時,你就會發現,他總是在介紹自己的產品,自己的書籍,抑或是自己即將開展的業務。
有沒有搞錯,你的產品再牛逼,你的書籍再暢銷,有什么用?大家坐在臺下,是想向你學習知識的,大家出于信任,覺得你可以幫助大家提升某種能力,或者解決某種問題,而你卻在一味地推銷?與其這樣,大家還不如直接去看無聊的電視購物。
每一個演講者都應該是一位慷慨的給予者,為觀眾帶來一些美好的東西,而不應該是一位令人討厭的推銷者,強迫性的推銷只會讓聽眾心生厭惡。
即使在某種特定環境下,你就是在進行推銷,也不應該無謂的索取,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你的目標始終應該是給予,優秀的推銷員只會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前,滿足其需求,給予其解決辦法,而不是不顧一切地強行推銷。
漫談式演講
曾經有幸在現場聽過某營銷大師的分享,剛開始聽時還抱著很大的期望,但是越往后聽越不對勁。
大師一會東拼一塊,一會西扯一塊,沒有什么難懂的地方,也沒什么不雅的內容。但是,也沒什么有意義的觀點,沒什么啟迪性的方法,唯一一次講到自己引以為傲的營銷方法論時,還給一帶而過了。
大師牛不牛逼?當然牛逼,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讓人羨慕的經歷。大師懂不懂營銷?當然懂,要不然也不會操刀過那么多經典的案例。
但是,顯然大師來的時候并沒有認真準備,PPT一會翻回去,一會又跳過去,基本上是現場找內容拼湊,完全沒有一條清晰的脈絡。
即使這樣,這位大師的演講,還是時不時收到了一些觀眾的掌聲,還有一些迷妹為之沉醉。但是如此多的觀眾來聽他演講,他真不該即興發揮,甚至不該拿一個也許在任何場合都在用的萬金油PPT來對待這些慕名而來的觀眾。
當大家聽你演講的時候,大家已經給予你他們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他們的時間和精力。而你應該給予給大家的,便是提前準備,充分發揮好演講的這段時間。
表演型演講
有的演講者善于使用各種演講技巧,時不時抖個包袱,時不時與觀眾互動一下,時不時引導觀眾對其施以掌聲。
不可否認,每個演講者都渴望獲得觀眾的認可,觀眾的掌聲是對其最大的鼓舞,也是對其分享內容的認可。
但是刻意享受觀眾的掌聲,很容易使演講者做一些愚蠢的事情,他們只會關注是否調動觀眾情緒,只會關注如何讓觀眾不吝嗇自己的雙手,他們只會關注在演講時,觀眾是否會起立為其啪啪啪。
這樣的后果就是,整場演講只會流于形式,演講很感人,演講者姿勢很酷,PPT做的很炫,觀眾很激動,但是卻很難從感性與理性層面被打動。
大家在學生時代肯定聽過一些所謂的感恩演講,演講者在臺上講的慷慨激昂,背景音樂聽的催人淚下,故事講的讓人為之動容。臺下的學生們一邊哭的稀里嘩啦,一邊想著對父母的種種不恰當行為,一邊哭著一邊喊:我不是人,爸爸媽媽我愛你!你要是現場不哭,你就是不孝,你就是冷血無情。演講結束,大家紛紛去買演講者所謂的感恩書籍并求著對方簽名,就差叫一聲再生父母了。
但是過個一兩天,就會意識到,我tm的當時為啥哭的像個傻逼?我tm的買這個破書干嘛?然后接著重復自己之前的生活,偶爾跟父母鬧個不愉快,偶爾又覺得父母好不容易。
這就是技巧型演講,只有形式,沒有內容。不用向你敞開心扉,就能讓你哭的像個傻逼。此類演講也許會獲得短暫的成功,但很快就會被識破,讓大家唯恐避之不及。
簡而言之,無私分享,給觀眾以啟迪,才是演講的真正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