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從兩個維度展開。首先是產品內容的可看性,其次是降低用戶的參與難度(可以理解為讓用戶集中于內容本身的討論)
首先從內容本身來看
內容型產品,核心是內容。更進一步來看是針對用戶的內容,即你的內容是否可以吸引住用戶。這就需要一定的用戶分群。來到內容型社區的用戶大概分類如下:
1、kill time。打發時間,沒有明確目的(這部分用戶經過引導是可以轉化為第二類用戶的)
2、尋求特定內容。無論是技能或者是生活經驗,這部分用戶其實是有明確的目的的
3、勾搭。這屬于在尋求內容之外的延伸需求,在特定目的的基礎下,認識比自己better或者nice的人。
所以,針對這三種用戶,其實一個內容app的主要功能模塊已經有了雛形了。即推薦,訂閱及簡單的社交功能(不用做太復雜,反正最后都是要去微信的)。
對于推薦,不外乎按時間和熱門的維度進行區分。如果希望引進用戶已經訂閱的內容,那可能需要考慮二者的平衡性了,具體不展開(其實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做融合,尷尬.jpg)。
訂閱內容大致兩種:話題維度的訂閱和創作人維度的訂閱。需要格外注重的是話題維度訂閱中的內容的排序機制。譬如說旅游這個大維度下可能會延伸出”境外游“,”國內游“,”主題游“,”窮游“等一系列子維度。
至于社交功能,能簡單就不要復雜。
關于社交,用戶的實名認證是重點,也是個比較復雜的點,說白了,那么多用戶為什么要把自己的身份在你的平臺上共享給那么多人,除了激勵機制外產品本身的知名度塑造也很重要,當然這里需要運營和市場的同事強勢推一波,不展開。
二、用戶參與難度
這個其實就是很偏UI的范圍,功能長什么樣其實不是產品核心的點,重要的是有些功能需要有:
一、我不想賊廝鳥的內容,怎么屏蔽他
二、我想就這篇內容說點啥,怎么發言?(其實這個時候是引導注冊的大好時機)
三、這篇內容某段話我有意見,怎么讓人知道我對這段有意見
四、發言太難了 我就點個贊行不行
五、收藏,分類整理,分享內容(這些不能少啊)
以上 就是所有
還有,補一條很運營的點:如果大V們總是不回復,就催促下讓大V們回復吧,互動對于一個內容型平臺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