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恐慌

#31

我經常會體驗一種小恐慌的感覺,不是那種天崩地裂的恐慌,腦袋一片空白,身體僵住的那種呆若木雞。那種小恐慌的癥狀是:頭皮發(fā)麻,心里突然塌陷了一角,情緒又絕望又不甘。比如,早上我做了一下GMAT的模考,速度和正確率都跟不上,我就瞬間小恐慌了。我有時會看到朋友圈里面很優(yōu)秀的朋友的分享,我也會小恐慌一下。還有看招聘廣告,看那些特別現(xiàn)實主義的文章,都會讓我陷入小恐慌中。

我分析小恐慌的原因是在那個瞬間,意識到自己和夢想之間的差距比想象中的更大。有些人的反應可能是焦慮,然后漫天問問題,搜索答案,或者轉移注意力看視頻、打游戲。我的反應則是小恐慌,腦子發(fā)射著無數的彈幕:“完了,完了,完了。”“啊啊啊啊啊啊”。這種瞬間的情緒其實很煎熬,很難受。比失敗后的壞心情更加深刻,比沮喪的心情更加撓心。

然而這種恐慌也不無作用,至少度過那段時間之后就更有動力,更意識到需要努力了,是吧。后來,我意識到可能我出現(xiàn)小恐慌的瞬間就是我在學習區(qū)和恐慌區(qū)邊界徘徊的時候。

引入一個說爛了的概念,OUT OF COMFORTABLE ZONE跳出舒適區(qū)。想象三個同心圓,從里面再外面依次為:舒適區(qū)、學習區(qū)、恐慌區(qū)。呆在舒適區(qū)會讓我們醉生夢死,學習區(qū)能讓我們提高,恐慌區(qū)會直接讓我們放棄思考、懵逼狀態(tài)。所以,如果想要成長的話,最好呆在學習區(qū)。而最快的成長方式是呆在學習區(qū)和恐慌區(qū)的邊際那里,剛剛好不懵逼、保持學習狀態(tài)并且有最大的動力。

雖然這么講好像呆在那個邊際是最優(yōu)項。并不是啊,世界上總是有TRADE OFF此消彼長的交換。呆在那個邊際的代價就是波動的自我評價和情緒,在偏向學習區(qū)的時候,會肯定自己、充滿活力,在偏向恐慌區(qū)的時候,會妄自菲薄、絕望。簡直是冰與火的考驗,好難受啊啊啊啊。舉個例子,我和我爸爸在視頻通話的時候,常常會有很矛盾的回應出現(xiàn)。我會說:1.“拜托,我是誰啊!”2. “要死了,我覺得自己好差勁。” 我爸爸總是一臉疑惑地問我,你到底是結果不錯還是不怎樣啊,怎么給了我兩極分化的答案。 這大概是我處在邊際處的另一個證明吧。唉,經常會覺得難受,經常又覺得一片光明,神經病一般的情緒線呢。

所以,我覺得還是處在學習區(qū)中央最好了,每天都很活力地去奮斗,而且沮喪的次數也不多。那些每天曬打卡的孩子們呆在這個區(qū)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我覺得呆在哪里有時候不是個人選擇的。其實只要調低預期就可以往里面移動,但是我一旦調低預期,感覺心情舒暢了很多,而且任務的難度也降低了,成功率就上升了。當成功率一上升,我就會調高預期,最后兜兜轉轉又把自己放在了邊際位置【容我翻一個白眼】。

總之,我已經意識到我的生活會一直有小恐慌的如影隨形,所以完美的一天對我來說可能是一種奢望吧。但是,沒有辦法呀。全盤接納下自己的特點,然后小恐慌的時候,不斷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馬上就會過去的。” 自我療傷,自我調整,自我激勵。


在看的書:Purple Cow? Seth GodinThe

?????????????? Start with why?? Simon Sinek

????????????? 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e??? Sarah Bakewell

看完的書:Marshmallow Test? ? Walter Mischel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7年9月22日。 距離深夜十一點還有十二分鐘,此刻的我剛剛結束喧囂的白天。 泡腳,洗臉,躺下,敷上一...
    3204f1ff40ad閱讀 244評論 0 0
  • 最近發(fā)生了一些讓我有些心驚膽戰(zhàn)的事情。我沒辦法完全詳細地去描述這一切,事情不大不小,也不太需要在意細節(jié)。更不想把一...
    李大壞閱讀 237評論 0 1
  • 恐慌了 因為害怕生活里,會遇到把邪惡一面展示出來的人 那那些值得欣賞的人 怎么辦? 連時光都只想遇到這類讓人欣賞的...
    紅頂丫頭閱讀 278評論 2 1
  • 大學三年級的自己,經過了兩年的渾渾噩噩,其實也可以說是豐富多彩,想想這么久以來,從未有堅持做完過一件事情,至...
    一紙相思負了誰閱讀 166評論 0 1
  • 我怕我會后悔,我怕我承擔不了,我怕我會選擇錯誤。
    淮二閱讀 11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