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錦璱
* 版權歸(錦璱年華&錦璱)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第三十章 參玄顯元神(1)
茫茫滄海,無邊無際,要想穿越永世的宿業(yè),唯有超脫。都道“回頭是岸”,殊不知,墮落易,超脫難。百轉千回的劫數(shù),只是讓浮躁、不安的靈魂更加沉淪。填不滿的欲、放不下的貪,仿佛多到無以舍棄。縱使某一日能幡然醒悟,也會因無法找到彼岸,而枉自嗟嘆。
宿業(yè)之力的疊加,因果報應的循環(huán),反反復復,沒有盡頭。浮生若夢,回回夢未醒;六道輪回,次次在夢中。一場生死無息的流轉,只在上下間浮沉,輪回里,眾生皆苦厄,無論善惡。穿行于無限的虛幻之境,卻為影射出來的妄相起心動念,直至萬劫不復。看似泯滅于循環(huán)的真相,全是惑之所感,不知其苦,反受其累。
卻說目送韓小秋進入天道輪后,趁等待之余,西山郡主在夏神(祝融)管轄范圍尋了處絕佳勝地,竹桌竹凳一應俱全,極為意趣。
此處風光旖旎,竹韻悠長,幽篁間翠影婆娑,綠浪翻滾,清風陣陣蕩起碧波如云,百鳥啾啾奏出天籟妙音。真是“水自石邊流出,香從花里飄來。滿座清虛雅致,全無半點塵埃。”
對于樹妖族的了解,鬼瞳知之甚少,出于好奇心的驅使遂向西山郡主問道:“晚輩有一事不明,還請先知予以指教!”
西山郡主回道:“少公子但問無妨!”
鬼瞳問道:“鬼奴常說萬物皆有靈性,晚輩心想神州廣闊,各種花木無處不在,吸納天地靈氣后,便可修煉成精。縱使相同花木煉化的精怪也應各有所長才對,而非千篇一律!因晚輩對樹妖族了解甚少,若有偏頗之處,望先知勿要見笑!”
西山郡主微微笑道:“少公子,言重了!恰如你所言,單是人間的花木,縱使相同,也是各有生死,或放在暗香雅室之中細心栽培,或置于窮山惡谷之地自生自滅。我樹妖族但凡能修煉成精的族眾皆以修為高低作劃分,最低是樹人,法力一般,較普通花木而言,可自由移動,負責孕育新生命,繁衍生息。其次是樹妖戰(zhàn)士,法力較高,以保護神樹為己任。再則是樹妖護法,法力高強,協(xié)助四季之神駐守春夏秋冬。”
鬼瞳驚嘆道:“聽先知反復提及神樹,那樹究竟有何奧妙?”
只見西山郡主面露愁容地回道:“那樹又稱仙塵木,是五界眾生的靈根所在。混沌初分、天地未開時便已形成,所落之塵,耀如星光,既可潤澤萬物,又能造福天下。瞧見那些體型嬌小的守護仙子了嗎?她們皆由神樹孕育而來,負責將仙塵灑遍人間,以確保四季有序,花開有時,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神樹盛衰,關乎眾生命脈,盛則天下太平,衰則生靈涂炭。如今,仙塵暗淡,盡顯不祥之兆,為此老朽心中甚為忐忑,卻是無計可施,只能靜待靈胎轉世,還萬物安寧。”
對于上古靈胎,賀蘭慕一直未尋得適當時機以探尋內在根由,恰好此時又被提及,便也問道:“先知博古通今,洞悉禍福,還望能對靈胎之事不吝賜教!”
西山郡主回道:“監(jiān)兵神君所問之事,正是老朽將要談到的。太古之初,乾坤混沌,元氣蒙鴻,后有盤古大神開天辟地,啟陰感陽,化生二氣,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至此,天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地分四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洲洲之間俱是環(huán)山繞海,三界四洲之外又有千百億不可思議之地,山海經便是其中一處。天地動靜,陰陽互根,天陽下,地陰上,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各族共生共存,相處和睦。也不知從何時起,頻繁而來的戰(zhàn)事使得乾坤倒置,蒼生難安。須知,五界眾生即是洪荒眾生,興則同興,亡則共亡。想那期間最為慘烈的爭斗莫過于洪荒之戰(zhàn),不僅耗時數(shù)千年,連十二巫祖也都相繼戰(zhàn)死,豈是一個慘字了得?五界之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旦動蕩,豈能保全自身?”說到此處,西山郡主竟神情悲戚,甚為傷感。在場者無不嘆息,卻又不便唐突,只得靜待繼續(xù)。
第三十章 參玄顯元神(2)
待心緒平復下來,西山郡主接著說道:“正所謂,一族一世界,因五界為眾生之首,方有此說。五界分為神界、人界、妖界、冥界、魔界,各族眾或天賦異稟,或后天而為,皆有其造化,生死輪轉,契合萬物之道,遂能生生不息。先說神族,神界以天帝、地母、佛祖為尊,天帝宰諸天,九轉乾坤;地母掌陰陽,福佑蒼生;三世佛祖度眾生,超越輪回。因神皆為先天而生,故尊貴非常,玄門之神由天帝管轄,各方天尊、真君等均居于三十三重天;釋門之神由三世佛祖執(zhí)掌,各路菩薩、羅漢等則居于西牛賀洲靈山。”
說到此處,侍從已將仙茗異果奉上,西山郡主自當盡地主之誼,便殷勤招呼鬼瞳他們,勿要拘禮,好生享用。雖說來者是客,見招待如此周到,想必不好婉拒,于是各取一杯仙茗,但見杯中色澤青翠明亮,靈氣逸散,吃到口中,馥郁芬芳在味蕾處瞬間綻放,清香直沁心脾。
當無以形容的美成為極致,才明白‘可遇而不可求’是多么的難能可貴,亦如雅致脫俗的仙娥輕臨凡塵,若能有幸相望一眼,此生已是無憾,世間的秀姿絕色與之相比,倒成了枉作笑談的俗脂庸粉。
鬼瞳拿起水晶盤中一枚異果細細打量,那果子晶瑩剔透,瓤肉光亮,七彩的色澤在核中反復流轉,因不知此為何物,便向西山郡主討教。
只見西山郡主微笑道:“此果喚作‘仙緣果’,因西山郡盛產此物,所以不足為奇。仙緣果每年結果一次,滿百日熟透,自然墜地后便可食用,常被修真術士作為引子,煉制成行血補氣的丹藥。盤中所盛之物均為佳品中的上上之選,源其隔百年再落,實在難得,先前孟章神君初來時,便請他品嘗過,真正是妙不可言。世間之事,以老朽看來,大抵是緣起如風,緣散隨云,起散終有時,只是未可知。今日有緣,與諸位得此一見,還望笑納。他日造化,必有不可思議的因果,一切不可說罷了。”此番話意凸顯,玄機之事亦如蜻蜓點水,漣漪過后依舊是平靜無痕。
盛情終難卻,辜負美意反為不美,倒不如好生品嘗,方對得起“機緣”二字。那仙緣果確實是難得之物,味美多汁不說,漿液堪比瑤臺瓊漿,齒頰間頃刻香醇彌漫,一抹甘甜縈繞不散。味之境界,顯然莫過于此,令人不禁頓生大快朵頤之感。
待享用完畢,因先前西山郡主話到一半,鬼瞳興趣漸濃,故繼續(xù)討教。西山郡主也不推脫,便又說道:“且說人族,原為上古巫族后裔,起初能通天地,感召自然,因靈力被貪欲所噬,且受神劫影響,故無法居于洞天福地,只能淪為凡夫俗子,散布于世間各地,各處皆有人王執(zhí)政,遵循倫常,秩序井然。而上古靈胎之所以重要非常,全因它可投身為人王,代天宣化,于亂世中號令群雄,化解人界紛爭,促使五界和平共處。由于樹妖族祥和厭戰(zhàn),洪荒時便被天帝指定為仙塵木的守護使,世代相傳,而老朽只是謹遵上任先知的遺訓罷了。再說妖族,妖為精魅一族,由禽、獸、草、木等幻化而來,聚則成形,散則為零,洪荒時僅存于山海經內,因好些妖類眷戀紅塵繁華,貪圖歡愉,故紛紛逃往人界,隨欲而為,至此也演繹出了許多愛恨情仇。而后是冥族,也稱鬼族,為亡靈一族,由十殿閻君統(tǒng)管,凡入幽冥陰司者,均按生前所造善惡進六道受輪回苦厄,因行善而托生善道,因作惡而墮入惡道,此為因果報應,業(yè)力所致。五界中,人、妖、鬼三族若肯精進修為,且修煉得法者,均可獲仙之名,只是品階不高,無法與神相提并論。最后說魔族,魔甚為獨特,因萬物皆可遁入魔道,故游離于五界間。魔域之地為‘幽冥血海’所化,匯集了盤古大神的無邊神力,天地戾氣盡歸于此,此處終年血海生波,永世黑暗。所幸自打神劫后,便由魔神‘孔雀明王’率部眾鎮(zhèn)守,以保護魔域封印不受邪念所噬,據(jù)說,鎮(zhèn)守魔軍中有一支勢力最為強悍,喚作‘阿修羅’,其性雖善,卻是傲慢無禮。男阿修羅,好勇斗狠,無懼一切;女阿修羅貌美嬌艷,忠心侍主。”
說完,西山郡主望著鬼瞳主仆,打趣道:“少公子與大賢雖同屬冥族,卻能不進枉死城,不過奈何橋,十殿閻君與之相見,還須禮讓三分。”此話一出,倒讓鬼瞳主仆拘禮起來,連說言重了。
第三十章 參玄顯元神(3)
此時,西山郡主似若有所思,待思定后,遂向鬼奴探究道:“方才老朽在結界中感應到一股海之靈氣,雖是虛幻形態(tài),卻如龜殼般堅硬無比。早聞黑水之內居有鮫人族,尤以黑鱗鮫人驍勇好戰(zhàn),且善用水系法器,可將月之精魄化為無窮威力。不知大賢用的器物是否與此有關,還望指點一二!”
鬼奴連忙回道:“豈敢!先知所言甚是!先前使用的寶器名喚‘靈龜盾’,原是鮫人族進獻的貢品,因鬼王得知老奴缺少稱心的防御之物,遂將此盾轉賜。那盾看似玲瓏小巧,卻是妙用極大。以萬年靈龜逢千年所褪之殼,待月盈滿轉之夜,將潮汐之力注入殼上,便可收獲奇寶。”
西山郡主點點頭,微微笑道:“原是如此!”
正在說話間,有守衛(wèi)慌忙來報,因守護仙子探得大波僵尸蟻傾巢出動,且來勢洶洶,恐其不利,遂來請示。西山郡主大驚,忙向侍從吩咐道:“速請四大護法前來相商要事,不得有誤!”
片刻,四大護法便隨侍從匆匆前來,卻是老幼參差不齊,一派陰盛陽衰的景象。好似嬌小孩童的那是蓮花精,玉肌水靈,羅衫幽香,手持一把翠色嫣然的弓弩,眼眸中閃爍著頑皮與任性;宛如翩翩少女的那是青蘿精,美麗清純,楚楚動人,修長的十指上套著碧綠通透的鏤花護甲,既淡雅溫婉又傲氣十足;好似明媚少婦的那是桃花精,錦繡嬌容,墜地的粉裙隨風搖曳生姿;宛如遲暮老者的那是松樹精,精神抖擻,耀眼的金甲盡顯陽剛豪邁。
考慮到事態(tài)緊急,西山郡主只得言簡意賅地說了下,面對僵尸蟻的肆意妄為,四大護法自是怒不可遏,一致認為必須還以顏色,否則日后氣焰更為囂張。
少時,守衛(wèi)再次來報:“目前外面戰(zhàn)況危急,懇請四大護法火速參戰(zhàn)。”顯然緊急關頭要做到兩者兼顧頗為無奈,勢必只能暫顧眼前,而韓小秋歷練之事只能先擱置一邊,等退得蟻群再作計較。
卻說結界外的僵尸蟻躁動難安,貪婪在魔力的驅使下逐漸膨脹,直至萬劫不復的那一刻。此時,盛氣凌人的蟻后被一群守衛(wèi)蟻團團簇擁,端坐在寶座之上。
那流蘇樣式的殷虹華蓋如旌旗般飄搖,嗚咽地纏繞在凄愴的風中。繁瑣的王冠縱使盡限奢華,也只能映襯俏麗容顏,無法將丑陋的身軀予以遮蓋。妖嬈似血的翅膀亦如盛開于陰寒之地的曼陀羅張揚地舒展著,如火如荼,詭異非常。
殘艷落盡,只存悲涼。選擇遁入魔道的深淵,便注定再無過往,一切開到荼蘼花事了。曾經是否善良已是無關緊要,一步踏錯終身誤,深知毒烈卻沉溺其中,唯以反噬的嫉妒之苦來消磨漫無邊際的痛楚。
大抵沒有無悔的甘愿,幽黯構筑而成的冰冷地穴是她揮之不去的夢魘,為何蟻族只能屈居于此,終日須與陰暗潮濕為伴?只是一次無意的邂逅,那美不可言的飄渺仙境竟無數(shù)次魂牽夢縈,為此萌發(fā)的貪圖更是欲罷不能,哪怕形神俱滅,也絕不回頭。
當最后一抹靜謐被徹底撕碎,那些充滿腐朽味道的污穢之氣四處彌漫,肆意侵染著每個角落。對于即將展開的狂風惡浪,蟻后卻是面帶冰霜,仿佛一切都與之毫無關聯(lián),僅剩作壁上觀,靜收漁利而已。僵尸蟻群在她的慫恿下自是全然不顧,愈發(fā)得妄為,或猛吐酸液,或兇狠撕咬,周遭花木無一幸免。
樹人的職責并非守衛(wèi),故法力單薄,而今眼見同宗蒙難,即使螳臂當車,也要拼死一搏。驟起的怒火熊熊燃燒,借助無處不在的自然之力令盤根錯節(jié)的內在滋生出許多快速瘋長的枝蔓,蔥蘢的樹冠也一改昔日的和順變得咆哮不止,漸顯猙獰的面孔令人不寒而栗。
但見樹人以枝蔓作手,將沉重的樹干奮力揮舞,大刀闊斧,在空中掄出道道弧線,順勢往前一扔,頃刻間震得驚濤駭浪,余波蕩漾。此番陣勢雖未對僵尸蟻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卻也挫敗了不少囂張氣焰,不似起初那般為所欲為。
第三十章 參玄顯元神(4)
卻說洪荒世界蘊涵著四大元素,它們分別是風、火、水、土,每一種都是無窮的自然之力,其中,以土元素尤為突出。土元素來自地母無私的饋贈,厚重且深沉,富足的土壤平等地眷顧著眾生,給予每顆靈性種子最為殷切地呵護,使其能夠清晰感受到內在呼喚,以敬畏之心激發(fā)原始的母性力量,從而與之合二為一。
蟻族與樹妖族,一個居于地底,一個居于地面,均能從土元素中凝聚地母之力。地底陰氣沉降,暴戾恣睢;地面陽氣匯集,祥和安寧?。一陰一陽,皆為一力所化,兩者相抗,必是雷奔電泄,撼天動地。
樹人始終不是守衛(wèi)戰(zhàn)士,對于土元素傳達的能量缺乏足夠的信任,使得與地母間的共鳴亦如生命初醒時的萌動,能清晰感受到柔和的氣息,卻始終無法觸及溫暖的懷抱。
蟻后雖出自蟻族,卻是被魔化的怪物,潛在涌動的邪惡之力將她僅存的良知噬咬得七零八落,強行撕裂的靈魂飄蕩于空虛的軀殼內,無法依附。那些如行尸走肉般的僵尸蟻正是其獨自孕育出來的可怕傀儡,一群任由驅使的殺戮機器。
因而,她比樹人更懂得大地的黑暗源泉,只有極力向下蔓延與索取,才能將嗜血、狂暴源源不斷地注入地心,直至在墮落的深淵中落地扎根。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裹挾著罪惡的傷害正肆無忌憚地冒犯著神圣的威嚴,而來自深處的嘆息也愈發(fā)得凝重,隨后卻沉默不語。
當欲望泯滅了虔誠,從此再無敬畏可言,那顆步入迷途的心將母親的哀傷置于不顧,絲毫不曾動搖,冷漠在地底持續(xù)發(fā)酵、蔓延,不斷凝聚起的黑色之力顯得狂妄至極,以歇斯底里地咆哮震蕩著深邃的幽暗,為最終的分崩離析蓄力待發(fā)。仁厚的地母并未因此而放棄,期待用慈愛的感召消退魔的魅惑,可是,過分膨脹的貪欲早已將寬恕視若無物,一點點包圍、蠶食,直至吞噬殆盡。
正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孤注一擲的背后更多是來自死亡的嘲諷,而非戰(zhàn)神的眷顧。一旦崩塌,只能用無情的毀滅來埋葬逝去的瘋狂,其余皆是枉然。
蟻后呵呵冷笑,似有大展手段之意。雖未到一網打盡之時,但也需賣弄下手段。此時,邪惡之力在地底不斷流轉、匯聚,強勁地涌動使得揚塵四起,殘光微蕩,天地間昏暗無比。
散發(fā)著腐朽氣息的淤泥好似蛟龍翻騰,瞬時便從縫隙中一躍而起。霎時,陰云遮天,黑風遽增,潑墨狀的侵染令四周混沌難辨。
漩渦中飛石亂濺,魅影橫生,銘刻了怨氣的詛咒斷不會輕易作罷,猶如兇殘猛獸般咆哮不止,反復沖刷中竟使原本肥沃的土地露出了貧瘠的膚色。
如黑蛟般的泥流朝奮力抵抗的樹人們盤旋襲去,所過之處,水涸塘枯,草木盡亡,無限凄涼景象。突如其來的施虐更驚得禽飛獸走,亂作一團。如濃墨樣的粘稠液體傾注而下,將一個個樹人包裹得嚴嚴實實,再作看時,已是風住泥干,竟似形態(tài)各異的石雕,紋絲不動。
待西山郡主他們急忙趕到時,正好撞見此番情形,個個怒火中燒,定要與僵尸蟻一決高下。卻聽西山郡主急忙囑托道:“切莫急躁!那蟻后已不似從前,如今手段了得!待我與監(jiān)兵神君將‘靈龜盾’的防御之力同水精、木靈融為一體,感召出地母顯靈,你等再做行事也不遲!”話畢,諸位皆點頭稱是。
第三十章 參玄顯元神(5)
須知,天地載道,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陰陽五行,感應宇宙;四大元素,催生自然。萬物間俱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既互為依存,又彼此影響,缺一不可。當枯藤似的法杖與地面碰觸的剎那,靈性之光頓起,流晶逸彩來回縈繞,風中盡是輕聲細語、柔情繾綣,帶著縷縷的清新、淡淡的甘甜飄散開來,祥和中充滿了療愈的力量。
水精空靈,宛如浩瀚一隅;木靈深沉,好似青蔥眼眸。七彩云錦般的色澤美得令人窒息,緩緩地流淌中透著無限的生命氣息。光彩中最耀眼的莫過于海之藍、森之綠,鮮亮明快,頃刻間便將陰郁的鬼魅色調取而代之。
溫暖的庇護足以消融斑駁傷痛所帶來的恐懼與不安,此時,那些被蹂躪過的殘枝敗葉似乎也尋到了綻放的生機,迫不及待地續(xù)寫著奇跡,以繁茂的姿態(tài)挺立于殘酷傾軋之后。
吹拂的生命氣息,是自然的覺醒,更是母親堅韌不屈的信念。當罪惡的欲望注定難以挽回,唯有將其永遠禁錮在無盡深淵,自食放縱、貪婪所帶來的束縛苦果。
卻說在那懸浮的光球中,聚天地精華的五彩靈石折射出悸動靈魂的璀璨,斑斕中竟銘刻著地母的倩影,但見她人首蛇身,仙姿佚貌,飄搖的青絲泛著綺麗的珠翠光華,裊娜的美態(tài)盡顯曼妙曲線。蘭芬靈濯,玉瑩塵清,在那端莊典雅下深藏著悲天憫人的情懷,亦如當初不辭辛勞地以石補天,只為憐蒼生之疾苦,憂世間之不幸。憶上古,四極傾塌,九州崩裂,于是一顆慈悲心便擔起了萬千福祉,救天下于水火,熔彩石、斬鰲足,憑己之力還太平之景。
須臾,忽見瑞靄繽紛,紫霓翻騰,賀蘭慕也一并映在那祥光中,緊接著便與地母影像合二為一。待再作看時,與平日打扮迥然不同,好似蕊宮仙子下凡。細瞧她,頭戴白玉金霞冠,身著紫瑤錦繡袍,腰系翡翠玲瓏帶,足踏銀蠶避邪靴。手中所持神器已不再是當初的天神蛟,而是化作顥天混元珠,但見那珠綠藍相間,光華四溢,熠熠生輝中盡顯繁星逐月之美態(tài),所透氣息柔和安詳,好似地母仁愛精華全凝聚于此。
暗香中更生出五色流云將珠托住,金花散碎,輝光浮沉,五種瑞鳥來回盤旋,一時間玄歌四起,仙樂不絕,宛如身處瑤池仙境一般。
那五鳥分別是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鸞、黃色的鹓鶵、白色的鴻鵠和紫色的鸑鷟,個個抖擻翎羽,展翅翩舞,可謂宛轉悅耳鳴千里,華彩奪目耀九州。
只道賀蘭慕為監(jiān)兵神君被貶下界的凡塵俗身,此時現(xiàn)出的便是無生無滅的仙家元神,因體內潛藏的元魂屬女媧族后裔小巫女所有,故能與之互為融合。這正是,寶箓神幡繞法身,瓊香縹緲自非常;魑魅魍魎俱難近,萬相歸一顯神通。
蟻后見狀,并無慌張,好似自有應對之法一般,也不知使了甚么伎倆,起初只是愁云蔽日,慘霧環(huán)山,霎時間,竟見乾坤暗暗,邪氣橫生。
隱約中忽聞陣陣滾雷聲脅迫而來,以猝不及防的威力撼動著三山五岳,憤怒地咆哮聲響徹蒼穹。劇烈地顫抖亦如身處渾波迭浪,澎湃之下暗藏的蓄力足以構成毀滅性打擊,雖不敢想象瞬間橫掃所留下的沖刷印跡將會是多么的斑駁荒涼,卻能在顛簸中感受斗轉星移般的暈眩。
巨響未止,又見黑煙籠罩,那煙霧中仿佛隱有數(shù)十個堅硬不催的身軀,其上所附的恐怖力量讓修真者也懼怕三分。待那黑霧褪去,仔細望去,才發(fā)現(xiàn)果然厲害。
大小不一的石塊堆砌羅列,形成了棱角分明的外形,極具兇殘的面目初露崢嶸。扭曲的大地之怒附著在碩大的石拳上使得暴虐倍增,威猛且難以抵御。
固若磐石的姿態(tài)霸氣十足,看上去頗有震懾力,要想撼動絕非易事。胸口銘刻的古老紋樣不停閃爍著冷峻的光亮,神秘且非凡。
流動的血脈亦如覆蓋了綠色苔蘚的沼澤泥漿,充斥著刺鼻的腐臭味,如影隨形的瘟毒彌漫在氣息中,摻雜著詛咒,慢慢沉淀、浸染,等待成為自相殘殺的可怕暗影。
瞧這陣勢,便知蟻后已發(fā)了狠心,大有同歸于盡之意。或因勝負未定,強弱未分,既有神通手段,此時不顯,更待何時?
第三十章 參玄顯元神(6)
卻說那蟻后依舊不作言語,只是微微冷笑,之后便將一件寶貝拋出,祭在空中,霎時間,符光驟起,云霞飄搖。西山郡主他們見此情形,不覺大驚失色。
諸位定睛細瞧,那寶貝是個青光瑩瑩的六面底八卦銀鈴,下墜三條流蘇長鏈,每一面的中心均鏤飾陰陽魚紋。樣式頗為精巧,僅有七寸來高,非一般能工巧匠所能擅為。
縫隙間隱約透出一團凜冽的寒光,詭異非常,清冽中似有一顆寶珠正在不停翻滾,使得原本毫無生氣的器物頓時也變得鮮活起來。沾染了人為色彩的光華讓鬼奴既熟悉又陌生,就在他深陷沉思,難以自拔之時,鈴上的氣息早已銳利逼人,勢不可擋。
要說那鈴也是大有來頭,是個邪門利器,名喚“噬魄”,因它匯聚了機關奇術的精要所在,故能將死者的靈元及魂魄搶奪過來,通過催化成為操縱各種傀儡的引源。凝元聚魄的威力非同小可,被其邪力所噬者,七魂全滅,六魄皆無,至此灰飛煙滅。
但見那鈴光華深淺交錯,戾氣縈繞,流轉舞動中竟顯出至陰之像,一化為二,陰陽二像互為依偎,數(shù)道青光倒卷而起,一閃而過,盡被吸入鈴中,頓時惹得流蘇狂舞,兩鈴相碰,冥響聲不絕于耳。那聲音如泣如訴,似難以遺棄的怨念之心在喃喃自語,不甘墮落,卻無可奈何,回望時已是黑暗一片,寒意深鎖。
詭異的神秘之力吞噬著可見的光彩,無一逃脫。扭曲的光束急速飛旋,如陰陽兩魚首尾相接,緊緊纏繞,陰中有陽,陽中帶陰。相互間無法停止地碰撞最終激起了巨大的漩渦,漩渦之下是個深邃莫測的黑洞,其間殺氣騰騰。
洞口在強力地拉扯下不斷擴大,被無情拖拽到邊緣的魂魄自知萬劫不復,掙扎也是多余,只能任由撕裂,僅在完全吸入的一剎那,發(fā)出毛骨悚然的慘叫聲,如百鬼哀嚎般凄厲非常,轉瞬便悄無聲息。
忽見那陰沉里漂浮著一抹瑰麗的色澤,忽明忽暗,如風飄逸。交錯的線條在融合中復雜多變,幽深的藍、傲冷的綠、魅惑的紫在斑斕間得以凝聚,更蕩起塵埃萬千。流轉的光影渲染出如星云般的璀璨,夢幻且驚艷,驟然出現(xiàn)的絢麗光輝,閃耀蒼穹,也令觀者為之震驚。
混合而成的光束直照天際,似有萬般戾氣向外催發(fā),隨后竟在空中綻裂成雪,散碎的塵埃好似璀璨星光,一層凌厲的霜氣將天地籠罩于森寒之下。但見華彩蕩漾,戾氣糾纏,轉瞬間魅惑之光已分化開來,變作道道優(yōu)美的弧線徑直朝石怪飛去。那些由碰撞迸發(fā)出來的火花絢爛非常,亦如充滿迷人氣息的妖魅之精盤旋而舞。閃耀的光塵在棱角分明的頑石表面逐漸凝聚,直至完全覆蓋其上。
那石怪胸前的古老紋樣也在慢慢起著變化,由淡漸濃。而起先堪比苔蘚泥漿的青也變成酷似劇毒藥液的紫在體內穿梭流淌。僅是片刻工夫,紫色血液已經貫穿全身,仿佛每一處經脈都不曾遺忘。關節(jié)間不時傳來沉悶的磨合聲,每一聲都清晰可聞,帶著朦朧的睡意正緩緩醒來,噩夢似乎也隨之而來。
此時,一直站在石怪背后窺視的蟻后,竟露出極度自負的笑容,仿佛勝券在握。那膚淺的笑意并非只屬于地穴妖魅,同時還屬于另一個從未謀面的依附者,縱使卑微地寄宿,也無法消除貪念的加諸,生命只要能延續(xù),不在乎是靠何種方式獲得。
被遺棄于荒蕪,注定只能與孤寂為伴,那些被埋葬的過去,或許可有可無的存在,偶爾記起,也僅為窺探者滿足欲望的貪圖。隨意交付的忠誠,只為聽命于主人的召喚,無論是誰,結果只有一個,犯者必誅。